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构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构建与应用

邓清英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  福建省三明市 365050

摘要目的 构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最终确定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14家三甲医院进行应用。结果 4家三甲医院6项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现了心血管专科特点,可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评价。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

1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构建

1.1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心血管内科护士长以及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共8名成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2名;硕士3名,本科5名。小组成员负责查阅文献、拟订指标、编制专家函询问卷、整理分析专家意见等工作。

1.2专家函询

纳入标准:(1)本科及以上学历;(2)中级及以上职称;(3)在心血管领域工作≥10a,对研究内容熟悉;(4)自愿参与;(5)熟练电脑操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在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的支持下,本研究邀请了来自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3个省市14家三甲医院共32名专家进行函询。

2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应用

2.1应用过程

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四组即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共14家三甲医院进行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应用。

2.1.1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在14家三甲医院成立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纳入标准:(1)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0a,具有扎实的心血管专业理论知识;(2)熟知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3)具备良好沟通能力;(4)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同时,每家医院指定1名联络员,负责组织每月查检以及数据统计上报。

2.1.2培训指标收集与统计方法 

2021年5月,在联盟四组内召开小组会议,对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带教老师及骨干护士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指标定义、计算公式、查检工具、数据收集方法等。

2.1.3收集与上报指标 

2021年6月-8月在14家三甲医院进行3次基线调查,由每家医院联络员于月底将调查结果发送至指定邮箱,由质量管理小组总负责人汇总统计结果。2021年9月,在联盟四组内召开小组会议,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监测说明及公式注解,并对联络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2021年10月-12月正式应用指标,由每家医院联络员进行查检和统计,并将电子版资料统一发送至指定邮箱。

2.2应用效果

实施临床监管后,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均得到了改善(P<0.0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重点护理措施规范执行率评价项目中,“出量管理目标值达标,符合容量状态”规范执行率较低;血管活性药物规范使用执行率评价项目中,“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规范执行率较低。

3讨论

3.1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现了专科特性

目前,我国心血管内科护理质。综上所述,通过药剂师进行用药干预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有效改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量控制指标存在专科特性不强、未量化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参考相关指南、标准、专家共识及专家建议等,筛选出突出心血管专科特色、影响患者结局的6项指标,并制定了查检记录表。容量管理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关键环节。研究显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精细化容量管理,能够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再发率。因此,监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重点护理措施规范执行率指标,可以引导护士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准确、规范的容量管理,同时帮助护理管理者了解护士急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支撑。由于个体差异、术中穿刺次数及术后护理等因素,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会出现渗血、出血、皮下血肿、瘀斑、张力性水疱、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通过监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帮助护士了解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也是反映患者安全、体现医疗护理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TNI是心肌细胞死亡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标志物。《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指出,建立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方法,从抽血完成到获取报告时间不应超过20min。

3.2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应用建议

第一,在基线调查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重点护理措施规范执行率”“血管活性药物规范使用执行率”这两项指标样本量较少。建议对此类患者随时督导,监测≥30例次后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监测频次根据医院情况而定。第二,“急性STEMI患者自确诊10min内服用负荷量双抗药物治疗率”和“急性STEMI患者TNI抽血完成到获取报告20min内达标率”两项指标,对于未进行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可以不监管,也可以应用查检记录表进行手工录入。第三,在指标监测过程中,联络员反馈手工录入耗时、费力,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建议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块,在保证收集数据准确、科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第四,虽然实施临床监管后,血管活性药物规范使用执行率有所提升,但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规范执行率仍较低。这与心电监护仪多用于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使用较少、护士重视程度不够等有关,还需给予重视。同时,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虽降低,但肿胀发生率仍较高。由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需进行加压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循环,若护士指导不到位,加之家属不重视,会引发肿胀。对此,可通过制作上肢抬高垫和上肢悬吊带,录制改良手指操视频,建立心血管医生、护士、中医医生、康复治疗师协作机制等,提升患者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代杉杉.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对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3):154.

[2]马晓茸,张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148-149.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925062.

[3]冯亚新,陈蒙,侯岩芳.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信息系统模块的构建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3):85-88.

[4]孙丰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255-256.DOI:10.15912/j.cnki.gocm.2019.33.216.

[5]李辉,康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新疆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0):1449-1451.DOI:10.13429/j.cnki.cjcr.2019.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