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多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李,敬

长沙市中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410010

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实施多排螺旋CT技术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手制动额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对疾病的检出率,并分析疾病病灶指标。结果:多排螺旋CT技术对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6.43%(27/28)、83.33%(10/12)、92.5%(37/40);从疾病病灶指标进行分析,单发性结节占比比较高,病灶大小主要集中于10mm~15mm之间,经多层路秀安CT检查其特征也有不同,可根据特征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实施多排螺旋CT技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诊断价值

肺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下段肺癌,通常肿瘤直径为2cm以内,疾病进展速度比较快,早期难以被发现。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增加社会与家庭的负担,且疾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进一步提升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1]。本文主要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0例,患者都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36岁到88岁,平均年龄(58.46±3.04)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步骤如下:仪器使用美国GE公司的16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扫描之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保持情绪平静,指导患者屏气进行连续扫描,扫描范围为肺尖到肺底,相关参数设定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设定为80mA,层厚与间距均为8mm,矩阵为512*512,软组织重建可采用薄层靶扫描,管电压与管电流设定分别为120kV与90mAs,层厚与间距均为1,多平面重建采用全胸容器扫描。动态增强CT扫描期间,对比剂应用碘海醇,剂量约为80ml,应用高压注射方式给药,注射速度约为3ml/s,注射后15s、30s、60s、120s、300s分别进行扫描。

1.3研究指标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对疾病的检出率,并分析疾病病灶指标。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对疾病的检出率

多层螺旋CT技术对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6.43%(27/28)、83.33%(10/12)、92.5%(37/40),数据见表1。

表1: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对疾病的检出率

病理检查

多层螺旋CT技术检查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27

2

29

阴性

1

10

11

合计

28

12

40

2.2分析疾病病灶相关指标

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有29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病灶呈现出多发性结节患者有5例,占比17.24%(5/29),单发性结节有24例,占比82.76%(24/29)。患者的病灶范围介于5mm~10mm之间的有9例,占比31.03%,介于10mm~15mm之间的有14例,占比48.28%,介于15mm~20mm的有6例,占比20.69%。确诊患者经多排螺旋CT诊断发现存在钙化反应,经CT检查阳性例数有27例,其中有13例患者病灶当中存在毛玻璃状,占比48.15%(13/27),存在颗粒状堆积状有7例,占比25.93%(7/27),存在支气管特征患者有5例,占比18.52%(5/27),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有4例,占比14.81%。通过对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发现,其中有9例患者出现均匀强化,占比33.33%,不均匀强化有15例,所占比55.56%,增强扫描值不超过5Hu者有3例,占比11.11%。

3讨论

肺癌目前发病率比较高,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在确诊时通常已经进展到晚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早期对肺癌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能让患者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2]。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主要表现在于胸痛、发热等,患者合并有局限性胸痛或肩痛等症状,轻度胸痛并不一定伴随着胸膜浸润,还可能会出现广泛胸膜转移。

多排螺旋CT技术操作比较简单,且临床诊断率比较高,尤其是在疾病的鉴别诊断当中,能避免因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影响到病情判断,从而探查患者的病灶情况。多拍螺旋CT在任意厚度与间距上扫描、探查,能及时发现微小病灶,提升影像清晰度,也能进一步清除反映组织密度情况,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3]。就结果上看:多层螺旋CT技术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6.43%(27/28)、83.33%(10/12)、92.5%(37/40)。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秀娟. 多排螺旋CT技术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0):99-100.

[2] 王若曦,罗李嘉诚. 分析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9):1684-1686,1714.

[3] 李景英,王俊英,何燕. 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应用[J]. 世界复合医学,2020,6(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