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普及针灸科普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为你普及针灸科普小知识

罗国照

广元市剑阁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   四川广元  628300

针灸作为我国古代至今一直使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医疗手段,被普通人群所接受和广泛使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针灸的治疗原理是什么?治疗方案有哪些?哪些疾病适用于针灸?针灸又有哪些禁忌?本文为大家做一些讲解,希望帮助大家了解针灸这种中国特有的治疗手段。

一、什么是针灸

人们常说的针灸实际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指使用专用的毫针按照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使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将燃烧的艾绒按照相对应的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二、针灸治病的原理

1.针灸治病的基础是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首先按照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到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对病变的具体位置做出判断,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医生还需对病变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种类型做出诊断。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2.针灸治病在千百年的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使用通经脉,调气血的方法,将人体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古今中外在多年对针灸治病原理的研究得出结论,针灸通过对人体机能的整体调整,以神经反射、生化反应和生物分子物理运动为等理论基础,使用针灸穴位所引起的神经冲动,有效激活人体的潜在功能,最终起到对人体以神经系统为主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产生强有力的调节作用,进行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

三、针灸处方的要素

1. 中医、针灸辨证

针灸处方是建立在中医针灸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首先需要专业的中医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才能制定出诊断、治疗方案。

2.治疗法则

针灸根据中医辨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很典型的例如中医辨证判断患者属于“膀胱湿热”,针灸医师就使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如确诊为“脾肾阳虚”就使用“温补脾肾法”。

3.选穴、配穴

专业的针灸医生会在治疗方案中确定需要针灸的穴位,将不同穴位配合在一起,通过各种刺激方法作用于整体穴位来实施,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4.具体实施方案

针灸医生在确定穴位后,还需要判别使用针灸还是艾灸,使用补法还是泻法等。这一系列具体方法相互关联,缺一不可;针灸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以上原则,才能真正为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四、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1.正常成年人

(1)成年人在过饥、过饱、脑力或体力处于疲劳状态、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可进行针刺。

(2)患者本人机能较差,身体比较虚弱时,针灸刺激强度不宜太大。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如观察到患者气血较差时,行针后先不要使用手法,将针送入即可。

(3)进餐前后30分钟,患者过饥过饱状态是不可行针的。尤其是出于饥饿状态时,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引起晕针等问题。

(4)患者进行强体力或脑力活动后不宜立即行针,例如刚跑完步,加班等。应要求患者静坐休息5-15分钟,观察疲劳感缓解后,使用仰卧位为患者进行针灸。

(5)首次进行针灸的患者大概率会出现紧张情绪,医生应使用仰卧位进行针刺,发生晕针的几率会大大降低。首次针灸开始可选择少量穴位,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再进行整体调理。

(6)整个针灸过程中,需有专业针灸医生在旁监护,不可单独留患者一人,发现异常问题时及时治疗。

2.特殊阶段女性

(1)孕妇

中医通过针灸纠正胎位异常,针灸一般用于怀孕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的孕妇,有效率在85~95%左右。但是要谨记孕妇是不可以进行针刺的,并且对怀孕月份有严格要求。怀孕三个月以内的,下腹部是禁止针灸的;怀孕三个月以上时,上下腹部、腰骶部、以及可以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禁止针刺。

(2)月经期

很多女性在治疗月经失调时,都会需求中医针灸的帮助。如果月经周期不正常,医生为了调整月经,可以在生理期的前一周进行针灸;月经开始后结束,此为一个周期,通常一个疗程需要进行4个周期。月经失调主要针灸穴位包括上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穴等。

3.儿童

由于儿童身体机能较弱,尤其是一些器官没有发育完全,例如囟门没有闭合的小孩子,头部穴位禁止针刺。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以小儿推拿为主,并且要专业的儿童中医医师进行,儿童的很多穴位使用的手法与成年人是不同的。

4.血液循环系统

针灸医生在行针过程中会尽量避开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避免造成患者出血。如患者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者行针以后出血不止时,应立即停止针灸。

5.皮肤问题

患者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者溃疡时,不宜针刺。肿瘤患者切不可在瘤体上下针,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瘤治疗以减轻患者疼痛,或者调理化疗后饮食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情况为主。主要针灸穴位包括内关、足三里、曲池、手三里等。

6.脏器

针灸医生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针刺时伤到重要脏器,通常不会进行胸腹部、后背的针刺。

7.注意事项

针灸后尽量四小时后再淋浴洗澡,尤其要避开针刺留下的小创口。还有患者情绪不稳定,有生气、大怒时不可针灸。饮酒后不可针灸,无论白酒、红酒、米酒或啤酒类饮品。

五、针灸后的注意事项

1.充分休息

一部分患者会在针灸后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乏力等;患者应在治疗后尽量安排静养休息,避免立即进食,剧烈运动等,以免诱发或者加重不良反应。

2.注意保暖

患者在接受针灸后需注意保暖,针刺后会遗留针眼,而艾灸会使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因此患者夏季需避免直吹空调或风扇,冬季气温低时需添加衣服,尽量戴帽子、围巾、口罩外出。

避免冷空气通过针眼或毛孔进去体能,引起感冒等病症后影响疗效。

3.避免患处沾水

为了避免局部针眼或开放的毛孔发现细菌感染,通常针灸治疗后需保证治疗部位的清洁干燥;尽量避免沾水。

4.控制饮食

针灸后需要注意尽量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例如鱼虾、瘦肉等促进气血恢复。

5.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针刺治疗后会出现局部出血或者血肿的现象,可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消肿。如出现局部局部瘀血症状,通常无需特别处理,一般1-3天可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