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的必要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3

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的必要性探究

季扬,李娜 ,王鑫(通讯作者)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近年来,医疗机构科研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科研活动是医疗机构提升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技术、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由于科研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医疗机构在科研管理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过程管理的缺失导致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以及研究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本论文旨在探讨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将对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其次,将介绍过程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并解释其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以帮助医疗机构有效地强化过程管理,提升科研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科研活动的高效运作和卓越成果。

关键词:医疗机构;科研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必要性

引言

在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过程管理的应用还相对薄弱,往往被忽视或不够重视。这可能是因为医疗机构科研活动本身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管理者更加倾向于强调结果而非过程。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期望能够增强医疗机构对过程管理的认识,促进科研管理的改进与创新。同时,也希望为医疗机构管理者和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以提高他们在科研管理中的能力和效率。

一、科研管理中过程管理的方法

目标设定:科研项目应该明确目标和预期结果,包括定义研究问题、明确目标、确定可行性和范围,这有助于确保项目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以及确定研究所需的资源和时间。

项目规划:科研项目的规划是一个组织和安排项目工作的过程,包括确定活动、资源和时间的需求,以实现项目目标。项目规划通常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和里程碑图,来帮助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进度控制:科研项目的进度控制是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的过程,包括对项目进展进行实时跟踪、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和工作质量,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保持项目在预定时间和预算内进行。

风险管理:科研项目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如技术风险、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风险管理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的过程,包括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最小化项目的风险。

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是确保项目交付的结果符合预期要求的过程,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和指标、监控项目工作的质量、进行质量验收和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

、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

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研究目标,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可以确保科研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的执行效率。规范的过程管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避免遗漏关键步骤,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

过程管理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科研管理部门更好地规划和分配资源。通过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角色分工,可以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并有效控制研究成本。同时,过程管理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短缺或利用不当的问题,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过程管理可以促进科研团队的合作和沟通。通过确定各个环节和流程的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流转,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同时,良好的过程管理也可以提供透明的沟通渠道,使得各个团队成员能够及时共享信息、交流进展和解决问题,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1]

(四)促进知识管理和学术交流

过程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管理和学术交流。通过建立和整理科研工作的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可以将科研经验和技术知识形成一套系统的文档和数据库,方便后续的学习和借鉴。此外,过程管理也可以提供科研进展和成果报告的标准格式和要求,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互通有无。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它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及促进知识管理和学术交流。通过建立科学的过程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推动医疗机构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科研流程

一些医疗机构在科研管理中缺乏清晰的科研流程和规范操作指引,科研项目的开展过程可能存在模糊的阶段划分,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责任界定,导致项目推进困难、效率低下,缺乏明确的流程使得科研工作难以被正确安排和监控,同时也增加了项目风险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科研项目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许多医疗机构在科研管理中面临数据质量和管理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不足;数据存储和备份措施不完善,容易发生数据丢失或泄露的风险;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使用不规范,导致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2]

(二)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机制

医疗机构科研项目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临床数据、实验数据等,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和规范,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可能存在问题。此外,数据的整理和归档也可能缺乏规范和有效的系统,导致数据的可查找性和可重复性差,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使得科研数据难以被科研人员有效利用,限制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医疗机构科研项目涉及的数据量通常很大,需要进行安全有效的存储,然而,一些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可能存在数据丢失、损坏或泄露的风险。此外,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医疗机构还需要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合规性,防止非授权的数据访问和使用,缺乏有效的数据存储和安全机制可能对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和数据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3]

(三)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沟通渠道

在科研项目中,涉及到多个科研人员和部门的合作,然而,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存在责任分工不清的情况,即科研人员和部门之间对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和职责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界定,这可能导致项目进度不明确,任务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责任推诿和责任不明的情况,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或延误。医疗机构科研项目中需要科研人员之间以及科研人员与管理层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然而,一些医疗机构缺乏畅通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或不完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得项目团队成员之间难以协调工作、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影响了项目的整体协作和效率。

(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不足

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人员培训不足,科研工作涉及到复杂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技术和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医疗机构缺乏对科研人员的系统培训,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影响到科研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一个问题是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存在技术支持不足的情况,科研工作通常需要使用各种专业的科研设备、软件工具和数据分析平台等,如果医疗机构无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设备,从而限制了科研工作的进展和质量。

、如何强化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的过程管理

(一) 建立规范化的科研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建立科研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明确各项科研活动的操作步骤、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规范化的科研流程可以帮助提高科研工作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科研效率。医疗机构应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的申报、评审、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流程。规定项目立项条件和审批标准,确保科研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医疗机构应建立科研数据管理制度,明确科研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和共享要求,规范科研数据的使用和保护。同时,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有效防止知识产权的侵权和流失。这样可以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励科研创新和学术成果的产出[5]

(二)引入信息化系统支持和数据管理工具

医疗机构可以引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科研流程的在线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功能,帮助管理者进行科研工作的监控和评估。医疗机构可以借助数据管理工具,对科研数据进行规范化和集中管理。例如,使用数据管理软件或数据库系统,建立科研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科研人员可以使用数据管理工具进行科研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展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科研数据。医疗机构可以组织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科研人员熟悉和应用信息化系统和数据管理工具。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系统操作指导、数据管理标准和操作流程的培训,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的技能培训等。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使用信息化系统和数据管理工具,提升科研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三)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和沟通渠道

医疗机构可以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展科研工作。跨学科团队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融合,拓展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性。医疗机构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确保科研团队内部和团队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畅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学术交流和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在线协作平台或即时通讯工具等,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加强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应鼓励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可以建立合作研究项目,并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研究资源和数据,促进科研成果的共建共享。此外,可以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激励科研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医疗机构应制定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科研管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的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可以涵盖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学术论文写作和科研伦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科研人员具备必要的科研管理能力。医疗机构应建立科研技术支持团队,提供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技术支持可以涵盖实验技术、数据分析软件、科研设备等方面。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包括科研文献数据库、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等,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医疗机构应鼓励科研人员持续学习和创新。可以设立奖学金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和科研项目,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医疗机构还应提供资源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的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设定明确的科研目标和指标体系

医疗机构应明确科研目标,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研究等不同层次和方向的科研目标,并与机构的发展战略相一致。这些目标可以是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学进步、解决疾病难题等。为科研目标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用于衡量和评估科研工作的进展和效果。指标体系可以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效益,科研人员的成果产出和学术影响等方面的指标。医疗机构应制定科研计划,明确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验收和总结等全过程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流程中,应明确责任分工、工作节点和时间安排,提高项目的可控性和效率。通过科学管理,确保科研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并着重考虑结果的应用和推广[4]

结语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强化过程管理对于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规范化的科研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能够有效地指导科研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同时,明确的科研目标和指标体系能够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其次,强化过程管理可以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规范化的科研流程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强化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中的过程管理对于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优化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及促进知识管理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应该重视过程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推动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晓娜,王爱媛,吕彩虹. 医疗卫生机构高级职称申报科研考核细则的制定与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22):72-75.

[2] 刘银茂,张林. 基层医疗机构荣誉奖牌的归档管理与应用[J]. 山东档案,2022(1):38-39.

[3] 杨朋.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探析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管理[J]. 理财(财经版),2022(11):96-98.

[4] 黄艳. 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2-15.

[5] 陈梦. 浅析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民商,2021(10):26-27.

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探究胎盘不同层次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并评估相应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编号:CSTB2022NSCQ-MSX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