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

李英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高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6205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方法:本次以手术室为场所展开研究,研究期限为2022.01~2023.05,以手术室的各类物品、空气以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控制医院感染和监测消毒灭菌等方式对手术室展开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伤口感染率和灭菌合格率等进行检验和比对,两项指标采样数均为200例。结果:经经验干预后手术室的消毒物品、空气等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前后灭菌物品合格率差异较小(P>0.05)。经经验干预后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等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干预后,既能提升灭菌的效果,又能减少感染率,可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有借鉴优势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控制;监测

在住院期间,患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感染症状,且医院管理感染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率[1]。在手术室的工作中,其消毒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则为器材、设备、空气等,这些环节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恢复[2]。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手术室还需采取有效的硕士加以干预,以有效预防感染事件[3]。本文以手术室为场所展开研究,研究期限为2022.01~2023.05,以手术室的各类物品、空气以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则探究了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以手术室为场所展开研究,研究期限为2022.01~2023.05,以手术室的各类物品、空气以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控制医院感染和监测消毒灭菌等方式对手术室展开干预。

1.2方法

采取控制医院感染和监测消毒灭菌等方式对手术室展开干预,具体如下:

(1)前期培训:要求各项操作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实施。首先对手术室人员做好相关宣教工作,按现有规定对手术室工作进行严格实施,并统一工作流程,要求对灭菌知识熟练掌握。其次统一培训和指导,内容涉及无菌观念、实操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以对其职业素养和无菌理念予以强化。

(2)监测消毒灭菌:首先针对手术室内的各种手术器械、操作台面、消毒物品、空气以及手术室人员的手部每个月定时采样,并实施细菌培养,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验细菌情况,以便对消毒灭菌情况加以掌握,从而统计合格率。其次严格做好消毒灭菌工作,针对室内的环境可通过空气消毒机进行严格消毒,对手术室内的各类物品严格划分为非无菌和无菌类,按照不同区域严格放置,采取编码对每项物品逐项核对,以有效保障消毒灭菌效果。手术室相关媛媛在做手术之前需要一个消毒处理手部及佩戴的衣物,避免滋生细菌。

(3)控制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卫生部门制定)中的监测要求和标准,并依据手术的切口对调查表格进行设计和制作,由感染科和人员以及外科人员等共同协助展开调查,仔细观察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般切口感染包括深部和浅部的两种感染类型,因此需注意区分。深部感染包括:①穿刺深部切口可引流或抽到脓液;②再次探查手术部位呈在其他感染或切口脓肿;③患者体温38℃以上,且结束手术后自行裂开的切口可流出脓性分泌物等。浅部感染就指的是表浅的切口存在红热肿胀、压痛、脓性分泌物等情况,需实施开放治疗。针对前述感染则需定期做好相关记录,严密监测参与手术室工作的全体人员,严格把控感染风险。尤其注重室内环境的管理,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率。

1.3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对伤口感染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4])和灭菌合格率(包括消毒物品、空气、灭菌物品等)等进行检验和比对,两项指标采样数均为200例。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 22.0软件展开,经χ2检验获得计数类检验结果,表现为[n(%)]形式;经t检验获得计量类检验结果,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表达方式。

  1. 结果

2.1比对干预前后消毒合格率

见表1:经经验干预后手术室的消毒物品、空气等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前后灭菌物品合格率差异较小(P>0.05)。

表1:干预前后消毒合格率比较[n(%)]

时间

n

消毒物品

灭菌物品

空气

干预前

200

180(90.00)

199(99.50)

178(89.00)

干预后

200

198(99.00)

200(100.00)

194(97.00)

x2

16.524

0.325

15.314

P

0.000

0.457

0.000

2.2比对干预前后伤口感染情况

见表2:经经验干预后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等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

表2:干预前后伤口感染情况比较[n(%)]

时间

n

重度

中度

轻度

干预前

200

16(8.00)

24(12.00)

36(18.00)

干预后

200

2(1.00)

1(2.00)

4(8.00)

x2

13.0325

22.452

30.256

P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临床在对大量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发现,患者切口方面的愈合情况与空气的纯净度存在直接关系,良好的空气纯净度可极大地促进切口的愈合,若空气中存在较高水平的浮游菌,则术后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从而影响其术后恢复。同时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严格消毒灭菌处理各种器械和物品,也尤为关键。一旦有污渍遗留在手术器械上面,则极易滋生各种细菌,从而增加其感染风险。加之多次更换敷料等操作对伤口存在一定影响,如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部会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如果不严格消毒灭菌处理自身的双手,也会增加感染风险[5]。而通过将控制医院感染和监测消毒灭菌等措施应用在手术室工作中,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消毒灭菌的合格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手术室内空气的洁净度,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风险,进一步积极控制医院感染。而在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有效区分深部与浅部等感染,则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处理,从而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保证患者的愈后恢复[6]。本文中,经经验干预后手术室的消毒物品、空气等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前后灭菌物品合格率差异较小(P>0.05)。经经验干预后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等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可见,手术室实施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干预呈现了突出优势和作用。

    综上,手术室实施控制医院感染与监测消毒灭菌干预后,既能提升灭菌的效果,又能减少感染率,可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有借鉴优势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于玮.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研究[J]. 健康管理,2021,04(11):141.

    [2] 李俊东.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24):96-98.

    [3] 谢桂萍,邹小茂. 手术室消毒灭菌干预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8):2986-2988.

    [4] 杨雪. 手术室消毒灭菌干预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 健康管理,2020,11(19):74.

    [5] 周凡.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381.

    [6] 王娟. 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6):2896-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