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血管疾病,如何进行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如何进行预防

朱开功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由于病人脑部的血管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变,导致其脑部组织出现了坏死等情况,病人可能会出现头晕、昏迷、偏瘫等。其主要可以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病人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造成脑部组织的坏死,该种类型的较为常见。由脑血栓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可能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有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情况,在病人的脑部血管内出现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此种情况较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一般会在安静或者睡眠时发病。病人发病时会突然出现意识障碍的情况,之后随着病情的演变,病人将会出现失语以及偏瘫等情况。

脑栓塞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血管内会存在栓子,这些栓子随着血液的循环会进入到其颅内动脉,导致血管腔出现闭塞或者是严重狭窄的情况,使得其脑部组织出现了缺血性坏死。该种病症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一般病人会在进行活动时突然发病。

腔隙性梗死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长期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其血管壁已经发生了病变,之后随着病情的继续进展,病人的脑部管腔将会出现闭塞的情况,影响到脑部的供血,导致其已经坏死的脑部组织被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空腔。该种病症比较常见于中老年人,病人大多患有高血压,该病症会突然或者逐渐起病,病人会出现偏瘫等情况。

(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病人由于动脉硬化以及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影响,导致动脉出现变形以及坏死进而出现出血的情况,除此之外病人可能还会由于脑内出现肿瘤等出现脑内出血的情况。病人主要会发生意识障碍、失语、偏瘫以及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各种的病因导致病人的脑底部的血管出现破裂,而这些血液会进入到病人的蛛网膜下腔,病人会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之后会出现意识障碍的情况。

二、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且有部分病人的预后较差,严重的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并且给病人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平时做好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将具体叙述应如何进行预防。

(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平时可以进行散步、慢跑、爬山等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加体力,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全身以及脑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避免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出现。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消耗人体内的热量,避免热量堆积导致肥胖,肥胖的病人较易出现高血脂,进而导致脑血管疾病。但也应尽量避免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的情况需要立即停止。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应尽量避免进行晨练,病人在睡眠时,其神经系统一直处于抑制的状态,若在晨起后马上进行锻炼,会导致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突然增高,较易导致病人出现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冬天时,应坚决禁止进行晨练。

(二)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平和,当工作或者生活中出现心理压力时,需要及时缓解,可以与朋友进行诉说缓解,平时可以多听一些愉悦平和的音乐。平时也需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熬夜,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当人体的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以及出现暴怒以及烦躁的情况时,会导致人体的血管出现痉挛的情况,之后其血压以及血脂均会上升,极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三)进行合理规律的饮食,平时可以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等,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能够促进体内的胆固醇转化,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有效的避免其出现便秘的情况,当便秘用力时,极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继而导致病人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使其出现脑血管疾病。少吃些动物脂肪以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肝脏以及鸡蛋黄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以及胆固醇,当人体摄入过多会导致其体内的血脂以及胆固醇水平升高,较易导致动脉硬化,影响到血液循环,增加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平时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油做菜,可以换成植物油,比如豆油、花生油等。可以多吃些谷物,比如燕麦、粗粮、大豆等,能够有效的避免病人出现便秘的情况,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糖类,少吃些奶油、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升高,较易导致出现脑血管疾病。可以适量吃些含有丰富动物蛋白的食物,比如鱼肉、瘦肉等,能够帮助降低人体内的血脂含量。

(四)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质不仅能够降低病人的抵抗力,同时会对其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影响到血管的循环,因此应尽量避免抽烟。适量饮酒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但是大量饮酒以及饮用高度酒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不仅会较易患上脑血管疾病,还会导致其他的一系列疾病,威胁到人体的身体健康。

(五)若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患有此两种疾病的病人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概率相较于正常人来说较高。高血压患者需要遵照医嘱定期服用药物,且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保证血压处于正常的水平。患有糖尿病人的病人,若病症较轻可以通过饮食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平时少摄入些糖类物质,避免偏食等,但是若血糖水平控制不好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六)平时饮用充足的水,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2000-2500毫升,中老年人的血液都会出现浓、黏、凝的情况,较易导致血栓的出现。而多饮水能够有效的稀释其血液,降低血液的粘度,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七)尽量避免饭后马上就睡,在吃过饭后,为了胃内的食物能够尽快消化,此时的血液会聚集在人体的胃肠处,脑部的供血量会相对的减少,若病人吃过饭后马上就睡,其血压会出现降低,导致其脑部的供血量进一步降低,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平时吃过饭后可以停半小时再睡,或者饭后可以散散步,帮助胃肠道的消化。

(八)变换体位时应尽量缓慢,脑血栓较易发生在夜间,因此中老年人夜间上厕所时应尽量缓慢的起身,避免突然起身导致脑部供血突然减少,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九)定期体检,平时中老年人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病的病人更应定期到医院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病症,早期接受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