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措施研究

李乐1,白云2

1新疆交投生态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22

2新疆水清清环境监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2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发展步伐也在持续加快,与此同时,高速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也急剧增加,给水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维护水生态环境安全,科学制定水环境管理政策需要大量详实的水质监测数据支撑,如何有效保障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生态环境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展开分析,深入探讨了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一旦水质出现问题,将会对生态环境安全乃至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水生态环境保护系国家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大保护战略实施重要内容,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可以为水环境安全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可对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制定相适应的保护措施,使水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事半功倍。在实验室水质监测过程中,由于水质成分会随着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水质监测全过程需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1生态环境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应根据水质环境管理需求、监测任务类型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通过对监测过程、结果及判定的独立性和诚实性等相关要素的监督,确保监测活动出具的数据准确性,质量监督管理应涵盖监测活动所涉及的资源、过程、结果及有关支持环节,以便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质量控制室应根据水质监测五属性对具体水质监测活动开展计划监督并实施跟踪、开展分析,以此来明确监测过程不稳定因素,并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偶然因素,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解决对策。通过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使水质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得到提升。

2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措施

2.1“人”,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有效提高水质监测工作质量,需要对监测活动过程参与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采样、仪器操作、记录报告编写、数据复核审核全过程质量控制意识,需要确保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且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应能够具有专业操作技术,严格按照实验室水质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目前,政府所属监测机构实验分析人员必须通过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上岗证考核持证上岗,社会化机构实验分析人员则是通过公司内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实际人员培训应根据实验室认证项目通过参加技术讲座、定期考核等形式开展,培训内容应涵盖实验分析全过程,包括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程序等相关内容,从而使水质监测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2“机”,选型合适,完善管理。

2.2.1仪器设备选购

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的选型应首在实验室建立前期根据生态环境标准分析方法,了解行业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实际监测过程中适用情况,事先应进行充分的论证,选择与实验室监测领域匹配的仪器设备。一是选择性能先进、精度高、重复性好的仪器和设备。二是针对监测目标的目标性比较强。三是测定目标的量值范围一定要适当。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满足生态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或生态环境方法测定范围标准要求。四是选择生态环境行业通用的仪器设备,便于生态环境系统实验室之间的分析比对。

2.2.2规范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根据体系文件设备管理程序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一是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按照仪器设备检定计划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并加以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二是开展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期间的期间核查工作。对分析仪器特别是大型仪器开展检定或校准周期间的期间核查工作,期间核查方式可以采样标样比对分析、平行样分析、人员比对分析或者实验室间比对分析方式开展,将仪器设备环节系统误差降至最低。

2.3“料”,选取合理的分析辅助试剂。

2.3.1实验室分析用水

根据具体监测分析项目制备实验用水,普通理化分析实验可使用蒸馏方式制备三级用水,无机痕量实验分析(如金属类指标)实验室二类水质即可,离子色谱、液质、高效液相色谱等设备实验分析则必须使用一级水。例如,水质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84-2016),在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纯净水以及蒸馏水的分析比对中,其发生本底响应的情况各不相同,进而出现不同峰高,影响最后的分析结果;此外还应留意特定分析项目实验用水,例如水质氨氮、挥发酚分析项目在分析方法当中则特别注明应使用无氨水和无酚水,部分分析项目对实验分析用水保存期也有特别要求。

2.3.2化学试剂的选择

化学试剂纯度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方法当中对试剂的品级有明确要求,常规分析项目试剂品级一般为分析级(AR级),正常情况下可以用高品级试剂代替低品级试剂。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应根据日常分析数据统计分析考虑提升分析试剂的品级减小分析误差,例如对水质总磷、总氮的分析出现空白值高较频繁的问题,在其他实验分析要素确认无影响的前提下,可适当提升化学试剂的品级验证高纯度规格试剂降低空白值的效果。

2.3.3载气的选择

载气的选择遵从化学稳定性好,纯度高并易取得的原则,根据检测器的类型不同选择匹配的气体作载气,例如,高纯度氮气适用于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广度检测器常用氮气和氢气。

2.4“法”,选用实验室合适的分析方法。

在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或环境行业标准方法。采取空白实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测定、重复分析、密码样分析等方法开展实验室具体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例如,重复分析法其主要是将同一样品划分为两份或者多份,并在相同环境下进行分析,一般采取双份分析的方法,通过采取重复分析法,可以对实验室样品制备均匀性、监测仪器和设备稳定性、人员技术水平、测试方法精密度等进行充分反映。

2.5“环”,按分析要求控制场所环境。

实验室应根据项目分析特性科学设置分析区域,水样存储、前处理、实验分析、留存样等场所应具有采光良好、有效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温湿度,此外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实验室间交叉污染。样品、标准品、试剂存放区应满足其所需的保存条件,在冷藏和冷冻区域保存时,应定期对温度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当需要在实验室外部场所进行取样或监测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环境条件,配备便携式冰箱或冰袋用于样品运输,并做好现场记录。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或者环境条件对监测结果质量有影响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当前阶段需有效落实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而生态环境水质监测可以提供详细的水质监测数据信息,为水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和水环境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监测数据准确与否关系环境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所以,监测机构需要对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加大重视,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进一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荣金.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J].中国化工贸易,2019,11(13):233.

[2]黄建萍.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32(14):33-34.

[3]李华伟.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及污染防治对策分析[J].清洗世界,2022,38(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