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合规支持业务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法律合规支持业务高质量发展

庞悦涛

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法律合规问题是地方商业银行科学治理、平稳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商业银行的法律合规程度决定了银行整体的效益和安全。本文从法律合规概念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从制度、人员、业务、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业务完善给予了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银行业发展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法律合规;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业务合规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断重视,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督管理部门相继出台各种完善性政策,呈现出逐渐严格的强监管态势。面对新态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地方商业银行如何完善自身法律合规工作,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法律合规相关概述

法律合规是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的基石,保证了银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法律合规的目标是确保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制度,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商业银行需要理解并遵循相关法规,并采取措施确保员工、客户和交易的安全。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并执行反洗钱制度,对客户进行合规尽职调查,监控并报告可疑的交易行为,通过客户尽职调查、交易监控等方式防范和打击非法融资活动,以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1]。相关业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产品信息,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同时银行还需要注意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和监管要求的更新。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

金融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可能导致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困难。缺乏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和规范,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放贷风险难以控制,出现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2]。此外,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也可能导致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如果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不足,商业银行可能在风险管控上缺乏足够的约束,从而增加金融风险。此外,与企业客户之间的贷款合同中若存在不明确的还款义务、利率计算等条款,很可能引发纠纷,甚至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为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二)授信流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授信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如果授信流程管理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授信风险的评估不准确,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3]。另一方面,不完善的授信流程管理体系可能导致客户纠纷的增加。商业银行在授信中需要与客户签订合同,并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授信流程管理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合同约定不清晰、操作流程不规范,进而无法确保授信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引发客户纠纷和诉讼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损害。

(三)操作性法律风险明显

商业银行操作性法律风险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或不遵守法律法规等原因,导致面临诉讼、罚款、公司形象受损等风险。商业银行在推出新金融产品或从事金融市场业务时,需要确保产品或业务的合法性,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商业银行未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按照规定进行风险提示,或者存在虚假宣传、误导销售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投资者的索赔或监管机构的处罚,降低商业银行的声誉和信誉。在尽职调查或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瑕疵或错误,可能导致贷款违约,进而面临法律纠纷。

(四)业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可能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他们可能对法律法规的内容、适用范围、执行程序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在操作中违反法律,增加法律风险。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可能对合同细节不够重视,可能因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或没有向客户详细解释合同内容和风险,导致合同中存在漏洞或者不合法的条款,当合同纠纷发生时,业务人员可能无法有效维护银行的权益,增加了法律风险。此外,业务人员可能为了达到业绩目标或者迎合客户需求无视法律法规,擅自操作某些业务,或者忽略某些操作程序。这些不合规操作都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监管风险。

三、商业银行法律合规管理相关措施

(一)引入特色贷前调查及差别化管理

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尽职调查,特别是在特殊行业、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客户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核。通过对客户个人及企业背景、信用记录、财务状况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诚信意愿。这种特色调查可以通过数据库整合、资信调查、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来开展,以确保贷款审批过程的合规性[4]。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差别化管理。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可以采取更严格的额度限制、利率定价、担保要求等措施,以降低风险。而对于风险较低的客户,可以给予更有利的贷款条件,以吸引更多安全可靠的客户。这种差别化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控制风险,避免风险集中和法律合规问题的发生。

(二)考虑第三方信用评级

第三方信用评级是一种常用的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的方法,可以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估意见,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从而降低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应选择具有良好声誉的信用评级机构,以确保评级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信用评级机构应具备专业的评级经验和专业知识,并遵循一定的评级标准,以减少主观因素对评级结果的影响。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应以简明的方式呈现,并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分析报告,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理解评级结果和评级方式。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过程中,也应当及时更新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信息,并对评级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构建高质量授权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制定完善的授权管理制度。授权管理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对授权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文件,包括授权权限、授权流程和授权责任等内容。制定授权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授权的标准和权限,防止滥用授权权力,降低非法操作风险。此外,制度还应明确授权的审批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授权人的职责,确保授权过程的合规性和透明度[5]。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对内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在授权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授权管理中的风险和问题,降低法律合规风险,确保授权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四)完善贷后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发放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风险,需要完善贷后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自身,商业银行应与律师事务所、法律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合规。在客户方面,应建立客户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行业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客户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的客户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预警并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法律合规性在其业务拓展、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银行的特殊性,不仅要发展,还要承担着维持地方经济稳定的重任。随着国家及相关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逐渐严格,相关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现阶段问题所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实现业务高质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保春.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3(17):90-93.

[2]杨伟健.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的构建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3,5(02):122-124.

[3]谢飘.构建银行合规治理体系[J].中国金融,2023(01):58-59.

[4]冯涛.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宁夏大学,2022.

[5]邓旭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合规经营探讨[J].商业文化,2022(18):103-105.

作者简介:姓名:庞悦涛(1981.0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北省邯郸人,学历:研究生;现有职称: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