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动物园长臂猿笼舍及丰容的改造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1

上海动物园长臂猿笼舍及丰容的改造方案

黄晶

上海动物园  上海市 200335

【摘要】近年以来上海动物园自我繁殖和引进的长臂猿数量逐渐增多,老旧笼舍同时也存在丰容设施不完善,日常行为训练设施的空缺。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了诸多操作上的不便以及动物调配转运时的困难。主要的设计方案需分为:动物需求、展示需求、以及饲养员需求。在设计笼舍之初,我们必须先了解该笼舍所饲养动物的需求,以满足动物的需求为出发点,平衡利弊,总体规划。

关键词:方案设计需求、笼舍设计、丰容

  1. 动物需求

动物需求是指该种动物在野外的分布,活动的范围,自然栖息地温、湿度的变化范围,社群的结构及规模等。各类或各种动物设计需求的提出,需要以大量该物种的野外自然史知识和人工圈养条件下饲养管理需要为基础。只有了解了该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才能更为完善地了解该种动物的需求,亦能更好地规划出该种动物笼舍的设计。

  1. 展示需求

展示的需要基本包括室外展区、室内笼舍以及操作间。室外展区的设计可以以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参考,力求做到与自然栖息地相仿的环境需要。对于室外展区的面积、高度、地面的绿植和功能分区的隔离方式都需要对该种动物的数量、种群结构和习性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规划和完善室外展区。室内笼舍的设计应考虑到本地的天气气候条件、温湿度的变化范围,以便在天气气候不适宜时将动物关入室内饲养。日常的动物行为训练亦能在室内笼舍进行,所以室内笼舍也需考虑增设行为训练用的设施。同时室内笼舍也应做妥善的丰容设施,以便动物在室内时也同样能展示其自然的行为。关于操作间的设计必须满足便捷的日常笼舍清扫、工具的使用保障(储物间),以及能够满足日常的动物调配、窜笼等一系列饲养管理手段。

  1. 饲养员需求

饲养员最重要的一个需求在于安全的保障,安全不仅仅是针对于动物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对于游客的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合理的笼舍设计,以及正确的日常操作是保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监控以及警报系统在笼舍的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多地去考虑通过便捷高效的方法去完成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饲养员的操作需求必须能够配合笼舍整体的设计方案,当笼舍的设计方案完成后,应对展区所计划实现的功能和饲养操作程序进行运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需要与饲养员充分沟通,并获得认可,这是一个动物笼舍在设计成功后能够合理地被使用的关键。

  1. 上海动物园长臂猿笼舍改造方案

在笼舍改造方案实施之前必须先要明确动物的种群、数量以及近年来考虑引进的动物数量,以及现有个体的生物学特性、状态和特殊个体的日常习惯。只有先详细了解以上状态才可以更完善地去规划设计动物的笼舍。当然对于原有笼舍的弊端也需要加以分析,在新的设计中加以改善。必须在满足动物的需求及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饲养员日常饲养管理的便捷度。考虑到近年来动物的繁殖和引进,上海动物园将原有三间长臂猿笼舍增加到了六间,并对立建造,这可有助于游客单向行进不走回头路。

考虑到室外场馆的绿化修剪和场地清扫,上海动物园以往较难实行长臂猿室内笼舍的隔离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故这次在改造设计时,给相邻的两间室外笼舍配上了拉门。相邻的室外笼舍可打通,必要时可将动物进行隔离。以往的室内笼舍不配备窜笼,动物窜笼时因对窜笼没有脱敏,所以异常困难,故这次在改造中每个室内笼舍都配有窜笼,平日的饲养管理工作中,窜笼室内端的拉门是打开的,故可连接到室外笼舍,动物从室外进入室内必须通过窜笼才能到达室内笼舍。而只有当需要窜笼时室内端的拉门才被放下,相信这样做有助于减少窜笼时的难度。图一为相邻室外笼舍的拉门以及室内笼舍的窜笼。

/home/futiantian/Desktop/1.png1

图一

操作间通往室内笼舍的大门可作为动物日常行为训练的主要场所,大门上可配有动物坐凳,采血支架等以便日常的动物行为训练。

作为动物的室内笼舍也应该具备相应的丰容措施如:绳子、栖架、巢箱等。即便是在室内动物,也应有表达自然行为的权利。

动物的室外笼舍可依据日晒和地形等设计成不同风貌、植被、丰容特点的室外笼舍,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可不定期的对动物进行不同笼舍的调配,可以使动物具有不间断的新鲜感,大大丰富了动物自然行为的表达。室外笼舍的丰容与设计如下图二、三、四:

4

动物园的设计者必须认识到活体动物展示是极其吸引人的,通过让人们看到、听到和闻到这些动物可以产生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动物创造更加自然的环境,用设计的语言呈现动物展示的综合性内容,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保护教育信息的传达。在设计以栖息地为主题的展览时,设计内容应包括与该物种相关的历史人文、植被、气候、声音、气味等特征,使游客感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物种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对展示个体的感受扩展到对物种野外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感受,并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保护教育信息传达的基础,是游客所见到的动物个体福利状况。动物个体福利水平直接影响游客参观体验,动物园每个展示后台的支持保障系统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动物的福利。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社会性动物,仍保留着天性的表现需求,比如探索、环境、取食、成员之间的嗅闻、舔舐、交配等。除了在动物群体之间的社会行为外,和饲养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行为表现的重要部分。当饲养员进入笼舍,动物们是视若无睹,是惊慌逃窜,还是好奇地凑上来,这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当前环境是否让动物感到安心,以及饲养员平时是否友善、耐心地对待动物。良好的人猿关系不仅是动物福利的要求,更是游客评价动物园好坏的直接因素。随着饲养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操作,其实人与猿的日常接触、互动大大减少了,剩下的一些对猿来说都是“不愉快”的记忆,如:窜笼、疾病治疗时的注射……这样的负面互动不仅是对动物福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会让动物感到恐惧,进而出现慢性的应激。尽管我们采用了各种方式满足圈养动物的行为需求,但有时候动物会缺少利用这些机会的动力,不愿意开发其所有潜力展示相应的行为。缺乏活动、超重以及异常的行为都提醒着我们,圈养野生动物还缺少非常多的东西,这些都是圈养环境下所产生的副作用。当然即便这些方法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丰容也不是万能的,每种丰容的方式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适时进行更新和改善才能不断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