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管理学》课程过程性考核实践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评估《管理学》课程过程性考核实践的效果

赵佳欣,王馨悦,刘晓柯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 内蒙古, 010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及其在高校本科课程的实践成果,总结了本科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共性特征。并从学生的角度,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过程性考核的试题,考核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感受。希望为高校教师进行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特征、意义、经验

一、研究背景

过程性考核是指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考生参加面授教学活动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最终各项成绩加权合并后,得到考生的最终成绩。它是一种能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考核制度(张兴玉,朱瑶丽,2022)。

宋成一(2022)通过对本科生实施过程性考核,发现过程性考核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作用明显。因为过程性考核可以将学生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学习转向自发的、创新性学习。过程性考核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使考核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够更为科学地考核学生。那么针对不同的本科课程,选取哪些考核方式作为过程性考核地试题更为科学呢?

林进早在2015年就指出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法应该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设定适用课程范围;(2)推荐具体的考核形式;(3)规定考核要求。他也归纳出过程性考核应该具备的意义:(1)能较为准确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2)教师能够从考核结果中快速的知道学生在哪方面较为薄弱,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3)过程性考核完全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并且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接下来,本文以《管理学》课程为例,评估该课程实践的过程性考核的几种考核方式是否满足过程性考核应具备的共同特征和意义,从而实现和发挥过程性考核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二、评估《管理学》过程性考核的特征

该课程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理论较多,教师采用了3钟过程性考核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

(1)第一种考核方式为学期初的文献综述:

该考核安排在第一和第二章学习结束后进行。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巩固对管理学经典理论的理解。同学们阅读文献后,对阅读和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评估,可以加深对理论的全面理解,包括理论的优缺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第二种考核方式为单元测试:

安排在第三——五章学习结束后分别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检查同学们对各章基础理论和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3)第三种考核方式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和案例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公司。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案例公司进行考察和调研,了解管理学理论在各组织中的应用。最后,学生需要将考察和调研的结果书写成案例分析报告。该考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旨在让同学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团队精神。

从上述考核安排可见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满足了过程性考核的共同特征,即设定了适用课程范围、推荐了具体的考核形式和规定了考核要求(林进,2015)。因为针对过程性考核的共同特征,可以看出《管理学》课程虽然课程涉及的理论和知识点范围广,但是其过程性考核设置在不同章节和教学环节,从而为学生复习减轻了压力。此外,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具体考核形式,还对不同的章节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这些特征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理论学习枯燥无趣,而且还让学生能把学到的理论活学活用了的起来。在第三个案例分析考核结束后,每个小组都将自己调研的案例公司信息和全班做了分享,让大家能从各组的调研中更进一步了解各个案例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巩固管理学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框架。

三、分析《管理学》过程性考核的意义

本文引用的《管理学》课程,开课对象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七个班级约300名大一年级的同学。随机挑选16名同学进行采访后得知,该课程的评估方式能够实现过程性考核的共同意义,既体现学生学习真实情况;及时从考核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林进,2015)。现将学生采访内容归纳如下:

(1) 体现学生学习真实情况

同学们提到,因为考核分三种方式在不同时期进行,所以考核可以不受过多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考核结果较为准确地体现出学生各阶段学习的真实情况。让学生快速知道自己的学习哪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可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对于三种考核形式对于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的作用,学生的评价分别如下:

第一种考核方式文献综述:能引导组织学生自己深入学习,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第二种考核方式的单元测验: 因其分散在各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能够提醒学生们及时复习,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节奏,又不会让他们太过于紧张。 第三种考核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和案例分析:在小组调研过程中每个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从而了解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动机。

从以上叙述乐意看出,学生们都能通过贯穿一学期的过程性考核,及时客观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项并及时做出相应措施,因此该课程的三种考核形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习惯。

(2)及时从考核结果调整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考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在进行文献阅读,单元测验时,教师都可以从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督导。因此可以及时了解考核进度和考核结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内容,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在进行案例调研和分析时,对于需要分析的理论,学生往往不确定自己考察和搜集的信息是否适用于案例分析的问题和理论。辅导和答疑的过程,给了老师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理解的偏差,对于常见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加入到课程教学中进行统一讲解。因此学生们明显感受到,有的教学内容和考核结果是相关的。

(3)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

在对学生的采访中,当问及这门课的过程性考核是否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他们认为这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涉及的都是该课程学习的重点,能够让其明确教学重点。而老师会为每次开合安排辅导和答疑,并对辅导和考核后体现出来大家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查缺补漏,所以是以学生为本的。

四、经验总结

为《管理学》课程设计的三种过程性考核方式顺应了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趋势。该课程通过过程性考核满足了过程性考核的共同特征,即设定了适用课程范围、推荐了具体的考核形式和规定了考核要求。三种过程性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学习得真实情况,让教师及时从考核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本质。

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使得教学和考核的方式方法从传统考核的以知识学习为主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实践应用为主的转变,最终达到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兴玉,朱瑶丽.(2022).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与探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09),24-26.

2.林进. (2015). 探究高校过程性考核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12), 54-55.

3.宋成一.(2022).“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与启示. 江苏商论(1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