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高海婷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EICU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EICU于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收治并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2例,在常规ICU机械通气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入组患者均治疗后好转并转出EICU,无死亡病例。  结论:将早期活动策略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促进疾病预后,提高危重症护理质量。

关键词:早期活动策略;ICU;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常用的生命支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受病情等因素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需要予以镇静与制动,而长期的卧床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神经肌肉功能的障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代谢异  常、ICU获得性谵妄、压疮等,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活动是关键。国内外研究者认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予以活动干预,是安全可行的。早期活动现已逐步融入到ICU机械通气的集束化管理中。经临床研究证实,对ICU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积极开展早期活动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疾病预防及康复策略,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是指在ICU机械通气早期,在充分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应用物理疗法或新技术对患者进行身体活动,以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及呼吸功能锻炼;新技术主要包括床旁测力脚踏车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法。本文将早期活动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EICU于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收治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2例,纳入标准:(1)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48h;(2)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3)能配合研究;(4)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机械通气时间不足48h者;(2)发生病情变化或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3)患有其他不适合参加活动的疾病者;(4)无法配合研究者;(5)因死亡、转院、自动出院等因素而退出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早期活动策略干预模式实施具体如下:(1)强化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应增加工作区域时钟的配置,对每日家属探视的时间做好规定,增强患者对事件及角色的定向力。(2)分级康复训练:根据病人疾病严重程度,意识状况及肌肉力量等因素,选择性地对病人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锻炼和主动--辅助关节运动锻炼、主动和持续被动的关节运动。运动过程中,要确保病人处于无痛,微痛及可耐受痛苦范围,并遵循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原则,遵循肢体远端到近端的运动原则对各关节进行训练。对于肌力在0~3级的病人,每次帮助病人坐20~30分钟,开始阻力训练如握拳、抬起双臂等,每次10~15下;肌力≤3级者,病人开始四肢活动,关节活动由大关节向小关节的顺序为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下肢:髋/膝/踝/趾。每次20至30分钟,每天两次。对肌力尚可的患者可逐步帮助其站立或进行原地踏步训练,每日1~2次,运动时间以患者具体的耐受程度决定。对无需帮助即可自己站立及原地踏步的患者,在上一目标的基础上,可嘱其进行床边活动,活动时护理人员需全程陪同。可在护士的帮助下,将腿悬吊,使得小腿平行于床面,与大腿保持垂直。然后嘱患者做类似骑脚踏车的锻炼方法,具体锻炼的强度及频次依据病人意识状态等来决定。有清醒意识并能够合作的病人选择主动方式进行锻炼,训练转速区间在每分钟60~120次,每次不得少于5min;若患者无法进行主动锻炼,则由护理人员进行被动运动,每次10min,锻炼频率至少每周两次。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2 结果:入组患者均治疗后好转并转出EICU,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机械通气是由于患者因自身病情导致呼吸肌无法维持正常呼吸而需要通过机械装置来辅助呼吸机进行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维持,从而达到改善气体交换及保持呼吸功能的目的。然而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活动减少,可能造成肌力下降、关节僵硬,影响其远期活动能力,还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

传统危重症医学的观念是危重患者需长时间制动并卧床休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各器官生理功能。然而有研究表明[3]:健康人严格肢体制动可导致肌力以每天1%的速度下降,而完全卧床一周后肌力强度可下降10%。长期制动的产生ICU获得性衰弱的主要原因,不仅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甚至在患者痊愈后也对其活动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早期活动干预可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国外有学者指出

[4]:     早期运动干预作为有效干预措施,应在患者入住ICU的24~48h进行。本文将早期活动干预应用于ICU患者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床上主动活动、床边坐位、床边站立及行走,有效增加了患者肌力和活动能力,有效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促进了患者身心康复。总体而言,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是安全可行。但在实施早期活动前一定要认真评估患者的基础状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并且患者可以耐受,活动过程当中,要有专人负责并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活动,病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早期活动策略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有效促进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俞萍,吴静,任国琴,杨正宇.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5):627-632.

[2]李芳兰,吴文峰,文艳,单艳丽.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理念联合早期活动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35):4983-4985.

[3]王书会,翟静雅,赵俊红.舒适化浅镇静策略下早期活动预防重症监护室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谵妄的效果及其对肌力及重症监护痛苦体验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10):1391-1394.

[4] 伍峻仪,吴娜,彭玲英,朱瑛.早期活动干预联合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0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