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影响分析

王晓丹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6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影响。方法:选取2021.12-2022.12时间范围内本科室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取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n=13)、研究组(预防性护理干预)(n=12)。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心理情况、感染率、血栓形成率。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够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降低,降低血栓形成率,推荐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血液透析属于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把血液引流到患者体外,透析液和血液通过过滤、弥散、对流从而使机体代谢废物得到清除,使体液保持平衡[1]。长期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由于长期置管,难免会发生出血、感染、血栓等相关并发症,不但会使血液透析效果降低,而且会危害其生命安全[2]。为此,选取2021.12-2022.12时间范围内本科室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取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影响进行研究。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12-2022.12时间范围内本科室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取红蓝球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n=13)、研究组(n=12)。纳入标准:①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并且自愿参与;②符合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诊断标准;③能够自主交流者;④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道传染疾病者;②体征不平稳者;③合并心、肺、肾疾病者;④合并精神方面疾病者。常规组:男(7例)、女(5例),年龄范围:47岁-65岁,平均(50.26±3.20)岁;研究组:男(9例)、女(4例),年龄范围:48岁-64岁,平均(50.24±3.22)岁。2组血液透析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距(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人员对导管要定时观察,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告知患者需要注意事宜等。

1.2.2研究组

预防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具体:(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血液透析有关知识,叮嘱患者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并且适当进行运动,提升其免疫力。(2)透析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查看导管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及其通畅性,患者透析期间,对其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如果发生不良现象,要及时进行干预。(3)预防血栓:帮助患者采取高枕卧位进行透析,使头部血液回流加速,如果发生血栓,要进行全面检查,对症干预。(4)预防感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敷料,把消毒工作做好,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

1.3观察指标

(1)组间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对患者心理情况评价,选择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分值与患者心理情况成反比。

(2)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统计学整理相关数据,选择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选取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选取x2检验,当(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组间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组间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焦虑评分(SAS)

抑郁评分(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13)

50.34±6.74

37.42±4.77*

50.42±4.57

36.76±7.33*

常规组(n=12)

51.53±2.38

40.34±4.54*

50.55±6.22

41.13±6.75*

t

0.912

2.428

0.092

2.402

P

0.365

0.018

0.926

0.019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感染率

研究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2组患者感染率、血栓形成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血栓形成率

研究组

13

2(15.38)

1(7.69)

常规组

12

4(33.33)

5(41.66)

X2

-

2.003

3.031

P

-

0.000

0.000

3 讨论

血液透析属于治疗严重肾脏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中心静脉置管属于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的关键,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需要长期留在患者体内,如果护理不当,导致导管松动,沾染到污染源,就会使患者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如果发生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为此,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感染率及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预防性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更加主动配合治疗,从而降低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够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降低,降低血栓形成率,推荐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仲丽丽. 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20.

[2]师丽华. 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126.

[3]吴春美.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