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

作者:程欣悦

单位:江苏联合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的重要性和策略。首先介绍了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原则、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以及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原则。然后提出了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策略,包括多部门协同和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以及科学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的手段。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乡村的综合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国土空间;乡村空间治理;规划

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乡村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治理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旨在推动乡村地区的综合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同时保护乡村环境和资源。然而,当前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冲突、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进行研究,探索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空间治理策略和方法,以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改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的探讨和总结,提供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有益启示和建议。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原则

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综合发展原则要求在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中注重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这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以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在规划乡村空间布局时,要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农村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利用原则强调乡村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在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中,需要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等重要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倡导节约资源、环保、低碳等理念,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原则为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要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目标的达成,为乡村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二)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

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要求在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中,既要注重乡村资源的保护,又要实现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规划和管理乡村空间时,需要注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等重要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乡村空间的功能和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和重要性。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繁荣,同时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原则

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原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原则要求在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中,充分考虑空间资源的特点和潜力,通过优化和整合空间布局,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功能的协调发展。这一原则强调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的多样性。在具体实践中,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原则要求将农田、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进行协调和整合。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优化乡村空间的结构,使不同功能的空间相互融合和互为补充,提高乡村空间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原则的贯彻落实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综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空间的优化和整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乡村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策略

(一)多部门协同和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

多部门协同和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是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学科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责任分工,确保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工作的高效推进。同时,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也需要跨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综合运用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虑乡村空间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实现乡村空间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多部门协同和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包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成立跨部门工作组、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等。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协同、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工作的整体合力。通过多部门协同和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机制,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高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推动乡村地区的综合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

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是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可以促进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公众参与意味着将居民、农民、社区组织等相关利益方纳入决策过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公众利益。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可以通过开展公开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建立居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代表公众参与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决策和监督。

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公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和回应。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和参与能力的提升,提高公众对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理解和参与度。

(三)科学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的手段

科学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的手段是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科学技术支撑可以提供决策所需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为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方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规划模型等科技手段,可以对乡村空间进行精细化分析、评估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创新驱动是推动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重要动力。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可以提升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效率和质量。创新可以体现在规划理念的创新、技术应用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等方面,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科学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的手段需要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科技与规划的紧密衔接机制。同时,还需要鼓励和支持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的参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实效性。

结论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施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此外,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也是重要的路径。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强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供合作学习机会以及注重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可以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锐,李兰,王克德,赵月帅,苏彤.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3):2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