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优化

王伟彬

身份证号:130133198508080354

摘要: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虽然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给排水施工工艺,但要进一步提高给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就需要深入探究更合理可行的优化措施,明确不同施工环节的优化要点。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给排水施工;管道;施工;优化

1.施工准备

综合考虑不同专业提供的图纸做好管线综合排布,优化管线具体走向与标高,同时上报至相关部门开展严格的审核批准。在得到相关部门的允许后根据现场施工进度绘制安装草图,详细标注各段管线实际长度,为之后管道材料预制阶段综合下料提供参考,减少或避免材料浪费。管道施工应按照先地下、再地上,先垂直干管、再水平总管与支管的顺序进行。在管道安装开始前,要检查所有管材及管件的质量合格证明,还做好外观检查,要求不能存在锈斑、重皮和裂纹,管道的表面和内壁都应保持光洁,没有明显的缺陷存在,同时接口的承插手感良好,与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相符。

2.管道支架制安优化要点

以管线综合排布图为参考依据在现场准确放线,明确管道支架具体安装形式和加工数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绘制相应的安装草图,并在绘制完成的草图上做好编号,为之后的预制与安装提供方便。对于目前常用的薄壁不锈钢管环压支架,其间隔距离要求。考虑到不锈钢和其它金属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电化学腐蚀,故需要在管道和支架之间的接触部位垫好橡胶板,同样卡环与吊卡之间也使用橡胶套分隔。水平管段支架设置间隔距离一般按12m控制,立杆每个楼层设置一个支架。支架根部应牢固支承于地面或墙柱上,对于热水管道,宜采用滑动支架,并按照图纸要求增设固定支架,其间隔距离按50m控制。

3.管道安装优化要点

以施工图为依据并结合现场施工环境条件和运输路径进行综合考虑,将整个管线分为地下室主干管、管井处与配水点三个部分,不同的部分应分段预制,并做好逐一编号。对于薄壁不锈钢管,其切割宜借助专门的切管器实施,切割时应使切口和轴心线保持垂直,以免导致插入量不足。将管道切割完成后,还需利用专门的锉刀去除附着在内外表面的毛刺,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将密封圈割伤,导致渗漏。在管道环压过程中先按照方案要求确定插入管件深度。在管道表面做好标记,然后将其插入到管件当中,使标记和管件端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mm。若管件与插入管件之间的配合过紧,则可用清水将管材与管件适当润湿,注意不可使用涂抹油脂类进行润滑,否则可能导致橡胶圈发生变形,导致环压失效。在待压管件上设置好环压钳口,然后按照如下要求开始环压:当管道公称通径在DN15-25范围内时,环压压力按40MPa控制;当管道公称通径在DN32-50范围内时,环压压力按50MPa控制;当管道公称通径在DN65-100范围内时,环压压力按60MPa控制。对于公称通径在DN65-100范围内的管道,在和配件相邻的过程中,需要在压力上升至2.0MPa以后预先卸载压力,对环压钳口位置进行适当调整,然后继续加压到位,以免环压时密封胶圈发生跑位或变形。在环压过程中紧密结合专门的环压工具和管件,其中工具钳口要和管材保持垂直,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环压连接合格标准为钳口和管件之间完全咬紧,且上下钳口贴紧。环压结束后利用专门的量规做好测量,确定环压后的尺寸是否完全到位,保证工程质量。在干管安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按照编号在支架上放好预制完成的管段,然后对管件和阀门进行检查,确定具体位置和朝向是否准确,经检查确认无误后由引入口实施环压连接,同时在支架上对管道进行可靠固定。当管道需要从楼板或墙面上穿过时,应提前设置好套管,其规格应比管道大两个,且材质以钢管为宜。在立管安装时要注意:在安装立管之前应先在具体安装部位实施吊线定位,以此使预留孔洞中心线保持垂直,如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则要通过对支架间隔距离的适当调整和管道中心线保持一致。按照编号从下到上依次安装预制完成的管段,经检查确认预留口位置与高度均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始环压连接,并在支架上可靠固定管道。立管安装过程中管道和建筑装饰面之间的距离应达到以下要求:当管道公称直径在DN32以内时,立管和建筑装饰面之间的距离应达到25mm;当管道公称直径在DN32-50范围内时,立管和建筑装饰面之间的距离应达到30mm;当管道公称直径在DN65-100范围内时,立管和建筑装饰面之间的距离应达到50mm。

4.试压验收优化要点

管道试压开始前应先全面检查整个待试系统,对需要进行封堵的管口做好编号,设专人逐一封堵,同时还要在最高点增设排气阀,在最低点增设泄水阀。在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压力表应提前校验合格,使精度达到1.5级以上,试压压力按照试验压力1.5-2.0倍控制。压力表与试压泵具体安装位置均为系统最低点。在为试压系统持续注水的过程中,借助设置在高点的排气阀排除管道中的空气。注水结束后,全面检查整个系统,经检查确认没有渗漏问题后,方可开始缓慢升压。在压力升高到要求的工作压力后完成升压,再次检查系统,确认没有渗漏现象后,继续升压直到要求的试验压力。在压力达到试验压力后持续观察10分钟,若压力降低不超过0.02MPa,则方可将系统的压力降低到工作压力并进行第三次检查,若检查没有发现渗漏,则说明试压合格,将系统中的水排除干净。

5.保温、防结露和涂色优化要点

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对于热水主管道,宜使用橡塑管壳进行保温。对于公称通径小于DN50的管道,其保温层厚度应达到25mm;对于公称通径达到DN50及以上的管道,其保温层厚度应达到35mm。另外所有保温管道都要在外部包裹一层铝箔。设置在吊顶中的给水管道,需要在外壁使用橡塑管壳并在其外部包裹一层玻璃丝布,以此起到防止结露的作用,为达到预期效果,其厚度应达到15mm。6.管道冲洗、通水试验与消毒优化要点在管道试压结束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始冲洗,管道冲洗所用水源以生活饮用水为宜,同时要注意冲水应保持连续,用于管道冲洗的水需考虑其它用途,防止造成资源浪费。对于冲洗水排放管,其截面积应达到冲洗管截面积60%以上,冲洗时要对水流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应达到1.5m/s及以上。如果设计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则以排放管排出的水与注入水没有明显差异为合格标准。管道冲洗完成且合格后还需要做好通水试验,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用水器具发生堵塞,具体试验方法为同时开启1/3用水点,若每个排水点的排水都能保持通畅,且接口没有发生渗漏,则视为合格。在试压与冲洗完成并检查确认合格后,需要在交付使用开始前全面消毒,同时由指定部门做好取样检验,经检验确认与相关标准的要求完全相符后,即可正式交付使用。管道消毒方式为按20-30mg的用量在水中添加游离氯,然后将待消毒管道灌满,灌满后静置24h的时间,最后用饮用水进行冲洗,经专业部门检验确认合格后即可正式使用。

参考文献

[1]隋林琳.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及管道安装技术[J].  2021.09.603.

[2]朱玲玲.关于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措施的思考[J].建筑发展, 2021, 4(12):74-75.

[3]程明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管道连接技术[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4):4.

[4]芦森.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及管道安装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2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