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控措施

郭,鹏

杭州今元标矩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 310016

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工程项目的种类逐渐增多,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业主来讲,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业主就可以将工程项目委托给工程承包商建设与运行,有助于提高建设效率,减轻建设压力。但是在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风险。鉴于此,有必要构建审计管理方案来科学控制风险。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工程建设中来,这其中,由我国企业承揽的国际EPC总承包项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已涵盖了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近5年ENR国际承包商250强中我国企业的表现看,我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1.EPC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隐患,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实践中,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往往较长,且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项目实施时的变动性较强,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安全风险等。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一旦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均需总承包商全权负责。故此,总承包商必须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对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等内容进行合理管控,多举措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投资项目的实际价值。

2.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成本风险类型及成因

2.1组织管理风险

EPC项目普遍具备建设规模庞大、工期时间长的特征,需要连续完成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尽可能减少管理盲区与薄弱环节,避免成本风险。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在项目建设期间难免出现管理人员调动、团队配置结构调整等情况,且缺乏完善的工作交接、档案管理规定,由此形成成本管理的“真空地带”,还会出现管理资料丢失等问题。同时,从协作管理角度看,部分EPC项目采取事后监督模式,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阶段不参与成本管理活动,而是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监督审查,这虽然保证总承包单位具备足够的自主权限,却没有积极利用建设单位的管理资源,管理效果受总承包单位自身原因影响,如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管理制度等,有可能形成管理疏忽。

2.2工程质量风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是提高发包人对工程建设满意度的重要方式。目前,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存在一些工程质量风险,不符合国家对工程建设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质量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发包人需要给予总承包人一定的工程建设自主权。其中,工程总承包方拥有直接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承包单位的权利。但工程总承包方没有对分包人加大管理力度,增加了工程质量风险。在“Y”项目工程中,总承包人将项目进行了分包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对于分包人来讲,其需要根据工程质量建设规范、合同要求等,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管理。但承包人没有对分包人的工程建设资格进行确认,以致将工程分包给了不具备工程建设资格的分包人。另外,一些分包人会在承包工程项目后将项目再次分包给其他单位。在分包人数量增多的情况下,承包人无法有效获取分包人的建设信息,难以做好监管工作,从而导致工程在验收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承包人不仅没有因工程获利,甚至还会产生较大亏损。另一方面,监理工程师需要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做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但是在实务工作时,部分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监管工作,忽视了监管承包人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建筑材料、环保材料等,从而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

2.3施工风险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性和工期三方面。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占据主要地位,施工过程的合理监督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工程实际经济收益的关键性问题。如果分包商的安全及责任意识不足,会严重影响项目工程的进展及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若各个环节、流程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工期,导致工期延误,大大提高项目建设成本。

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控措施

3.1合理控制工程质量风险

要想做好工程质量风险控制工作,发包人和承包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虽然发包人将工程项目交由承办人负责,但是如果发包人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就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风险。因此,发包人需要重视工程建设工作,主动开展监督管理活动。发包人可以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合同内容等了解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安排专人监督管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多项工作,在防止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同时保证工程建设水平。另外,发包人可以聘请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监理人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以此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二是做好工程验收管理。对工程进行验收管理有助于督促相关人员落实工程建设任务,提高工程质量,如针对分项工程,发包方可以按照下述验收流程进行工程验收。另外,在推进工程验收管理的过程中,承包方要认真阅读合同中关于工程验收管理的条款,严格根据合同条款开展工程验收工作,以此确保发包人的权益。三是积极推进审计活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涉及多个主体,在对多个主体工作缺乏把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为提高工程质量,发包人有必要委托相关机构对工程进行审计,通过审查工程质量事故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工程建设要求。

3.2完善管理程序

总承包单位对现行采购管理制度进行健全补充,明确规定管理程序,以及在询价、招投标、合同订立审查、物资入场验收等环节的具体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管理人员按规定要求开展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例如,在入场验收环节,全面检查各批次材料设备的规格数量、外观质量,核查质检报告等文件,随机抽取材料送至实验室检验,对设备开展调试检查作业,再行办理合格材料设备的验收手续,避免使用劣质材料而产生返工费用,或是随意办理劣质材料设备入场手续而重复采购。

3.3物流风险

特殊时期,设备、材料的海运成本激增,海运周期变长,到目的港后清关时间长,项目所在国陆路运输时间长、费用高,导致物流变成了影响项目的主要风险。针对这种风险,首先采用风险规避策略,即将合同签订时采用FOB合同,将海运、清关以及项目所在国陆路运输抛出合同范围内。也如若不行,也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策略。合同谈判过程中尽可能争取与业主合理分担风险,同时购买保险,尽可能共担风险。

结语

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是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项目能否保质保量、顺利推进的核心要素。总承包商要做好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对各个阶段实施系统化管理。在传统的风险管控模式上加以修正,采用更高效的全过程精细化监管,预判项目中的风险隐患,实现工程项目的最大化利益。

参考文献

[1]黄中伟.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研究——以妈祖健康城医疗教育基地工程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21,(20):265-266.

[2]胡兴民.建筑施工企业EPC总承包模式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者,2019,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