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族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分配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我国家族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分配问题

武向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5

摘要:本文分析了家族企业日常经营和代际传承中剩余控制权配置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是家族企业中权力配置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家族企业 剩余控制权分配 代际传承

一、家族企业中控制权问题

家族企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经营效率上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由于家族企业内部成员拥有天然的高信任关系,并且大部分家族企业采取权威治理,相比普通企业,这些特点可以降低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大部分缔约费用和执行费用;二是在家族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统一,委托方与代理方达到一致,可以避免代理人由于与委托方利益不一致而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家族企业也有难以避免的劣势,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仅靠家族内部的资源企业发展就会陷入资源不足的困境,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家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为了能做大做强,除了为企业融资,势必要面临从外部引进有能力的经理人来解决人力资本不足的困境。

二、家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剩余控制权问题

家族企业为了发展壮大,在引进外部经理人对控制权进行重新界定安排的过程中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家族企业主与经理人信任缺失的问题,我国普遍存在的泛家族主义文化在家族企业中使得内部成员对外部引入的经理人带有天然的戒备心,并且一些家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一种“隐私经营”,将外部经理人引入一些关键岗位会有暴露风险的担忧。其次是大部分家族企业主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水平不足以支撑其设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契约来协调企业与代理人的利益方向,也难以设立完全的契约体系(如保密条款、非竞争条款等)来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约束,使企业主陷入企业失控的担忧之中,进而不愿意释放足够的经营控制权给经理人,使得经理人的发挥空间有限。

在以上两方面问题存在的情况下,我国家族企业中控制权安排的现状是企业中经理人的控制权非常有限,一般来说,经理人只有日常经营决策权和一定的战略实施权,战略制定权一般都掌握在家族企业主手中,并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企业主大概率常常会干预经理人经营企业的过程,使得代理人常常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才干。因此,对引入了外部经理人的家族企业来说,对经理人进行适当的控制权转移是保证企业效率的重要基础,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讲,对经理人只进行货币激励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非货币激励,而控制权激励就是一种重要的非货币激励。

三、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的剩余控制权问题

在我国流传着“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对家族企业来说,代际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实质是企业控制权中的剩余控制权,而不仅仅是法律规定的股权和经营权。

即使意识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重中之重是剩余控制权的顺利传递,在传承过程中也会遇到“传承过急”“传承不足”等问题,使得剩余控制权无法完整地过渡,进而导致企业的衰败。吴炯(2016)在其文章中分析了三个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案例,着重分析了在传承过程中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问题。首先,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传承过急案例,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剩余控制权被误配、虚置和被弃的问题。相反地,谢瑞麟是典型的“传承不足”案例,交班人与接班人之间多次出现剩余控制权争夺,经过多年争斗,才最终完成了交接过程。相比之下,方太的“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策略被证实是成功的,交班人愿意交,接班人做好充足的准备,事实上,剩余控制权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交接,要在接班人的能力足够掌握和配置家族企业的关键性资源时,剩余控制权才是一种真实权力。

根据现有研究,家族企业要顺利完成剩余控制权的传递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放慢传递速度。第二,可将控制权分层次逐渐传递。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不仅是在时间上的渐进过程,更重要的是接班人对企业的控制从表及里的逐渐加深的过程,除了法定股权、经营权的交接,更加重要的是对企业剩余控制权乃至威望的传承。因此控制权的交接不能一蹴而就,法定职位的交接不是全部,交班人需要带接班人掌握家族的社会性资源,最大程度掌握剩余控制权,进用实力和成绩获得家族威望,至此,家族企业才不会在交接过程中产生损耗和衰败。第三,着重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控制权传递过程。家族企业应该建立一定的制度规范来选拔和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淡化家族任人唯亲的风气,用正式的规章制度体系来规范家族中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将家族企业的家长权威与企业的制度权威融合起来。第四,减轻控制权传递过程中的内外不同酬等摩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家族企业中,常常有“内外有别”风气,家族内部人员与外来招聘员工薪酬待遇有明显差别,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外部引入的高级经理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合理配置控制权也会阻碍企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春秀. 家族企业控制权安排问题研究: 一个文献综述[J]. 生产力研究, 2012 (5): 251-253.

[2]吴炯. 家族企业剩余控制权传承的地位, 时机与路径--基于海鑫, 谢瑞麟和方太的多案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4): 110-126.

[3]王河森, 陈凌, 王明琳. 亲情原则还是能力取向?——家族上市公司权力配置机制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 2012 (2): 104-110.

[4]黄花. 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实质——控制权传递[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9(4): 50-54.

[5]葛永盛, 张鹏程. 家族企业资源约束, 外部投资者与合同剩余[J]. 南开管理评论, 2013, 16(3): 57-68.

[6]张忍. 上市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家族控制权的影响——以粤商为例[J]. 特区经济, 2015 (7): 70-74.

[7]吴炯, 朱贵芳.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J]. 现代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6 (2):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