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

向奕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四川内江  641102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6~2022.6月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头孢哌酮的使用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头孢地嗪、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钠等。共发生不良反应30例,发生率20.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附件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全身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用药应全面了解药学特性,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合理选择药物,确保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学特性;临床应用效果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抗菌药物是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具有广谱抗菌、抑菌作用强等效果,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目前临床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可分为五代,药物类型繁多,近年来随着该类药物应用频率的持续增加,药物滥用现象及不良反应情况也变得愈发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出现,对患者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6~2022.6月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女例数分别为83例和67例,年龄区间22~75岁,平均(45.52±4.08)岁。

1.2方法

  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专科、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统计相关信息,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使用药物类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占比。

2.结果

2.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50例患者中头孢哌酮的使用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头孢地嗪、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钠等。如表1所示。

表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类型

例数

占比(%)

头孢哌酮

34

22.67

头孢地嗪

31

20.67

头孢呋辛

25

16.67

头孢曲松钠

20

13.33

头孢他啶

18

12.00

头孢尼西

12

8.00

其他

7

4.67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发生不良反应30例,发生率20.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附件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全身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胸闷、白细胞减少、心悸等)。如表2所示。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类型

例数

占比(%)

皮肤附件不良反应

11

36.67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5

16.67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5

16.67

全身反应

6

20.00

其他不良反应

3

10.00

3.讨论

随着抗菌药物应用频率的增加,药物滥用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相关问题深受关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主要成分为头孢烯半合成抗菌药物,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在细菌繁殖期高效的杀灭细菌,并不会对患者机体产生毒性,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等诸多应用优势,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抗菌药物。对其药学特性进行分析,具体包括:(1)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一种繁殖期抗生素,杀菌抑菌作用非常强,直接作用于细胞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2)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广谱抗菌药物,对很多常见致病菌的杀灭作用较强,且具有广泛的适应证。(3)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酸特性,口服为主要用药方式,具有用药方便的特点,患者可接受性较好。(4)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针对产酶菌株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较低,通常在患者停药后能够自行恢复,并且发生过敏性休克显著低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本研究对15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哌酮的使用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头孢地嗪、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钠等。共发生不良反应30例,发生率20.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附件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全身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虽然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的特点,但是侧重点有所差异,头孢拉定、头孢噻啶等属于第一代药物,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确切;头孢呋辛为二代药物,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但是对革兰阳性菌的杀灭效果欠佳,不及第一代;头孢地嗪、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为第三代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杀菌作用显著,且毒副作用更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因此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临床应结合患者感染部位、类型,对药物合理选择,保证用药合理,结合病菌特点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在用药治疗阶段,应密切关注血药浓度,确保其处于合理范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对药物用法用量等合理调整

[3]。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耐药性情况的监测,避免细菌耐药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针对部分联合用药的患者,应确保药物联合应用合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临床医师应充分掌握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用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等情况,进行药敏试验。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用药应全面了解药学特性,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合理选择药物,确保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胡金玉. 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的处方点评与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3):302-303.

[2] 赖陈雄.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3):1914-1916.

[3] 唐桥明,廖定钦.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2021,18(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