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

袁雅雯

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  243000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总结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2021年心血管科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在2022年收住院的60例患者中进行实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验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占总人数的8.3%;对照组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占总人数的15%。从比例上看,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均表现良好,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未来在护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寿命[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正在成为威胁着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愈发凸显。如何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当前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2]

本文基于2021年心血管科收治的60例患者数据,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这些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危险因素均属于可控制因素,如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具体来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等均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有些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的危险因素,这为做好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科普宣传、饮食管理、运动康复、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这些措施旨在引导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缓解疼痛和不适,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特别强调了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宣传海报、宣传视频、问卷调查等方式传达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预防和控制疾病。针对个体差异,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心血管疾病患者:符合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且在研究期间内得到了医生的确认。(2)年龄限制:18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符合危险因素标准: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4)同意参与研究: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未被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有其他病史或并发症的患者;(3)不能配合研究过程或有严重认知或精神疾病的患者;(4)具有其他不适宜参加本研究的情况的患者。

1.2 方法(1)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两种。可控制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如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过度压力、吸烟、酗酒等;不可控制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在本次收治的60例患者中,绝大部分危险因素均属于可控制因素。具体来讲,本次收治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有30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有20例患者有高血脂病史;有10例患者有心脏病病史;有5例患者有吸烟史;有3例患者有酗酒史。这些患者中,有10例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的危险因素。(2)应对措施: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科普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如宣传海报、宣传视频、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强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b.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配餐。建议患者少吃高脂肪、高盐、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粗粮和低脂肪食品,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适度的体重。c.运动康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推荐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运动监测和评估,确保患者运动不过度,不受伤害。d.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容易因疾病造成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e.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确保用药规范、用药量准确,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干扰。

1.3 观察指标  为了评估上述应对措施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2022年收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实施,同时选取同期内其他科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分析  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的人数和比例,可以初步评估应对措施的效果。实验组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占总人数的8.3%;对照组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安全事件,占总人数的15%。从比例上来看,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组别

摔倒

划伤

其他

总发生率(%)

实验组

1

1

3

8.33

对照组

2

4

3

15

p

0.00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实验组的效果,我们还进行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对护理人员、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实验组中,共有55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其中40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15例患者表示满意。所以实验组的满意度总比例为92.3%。对照组中,共有51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其中35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16例患者表示满意。所以对照组的满意度总比例为91.7%。从比例上来看,两组的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心血管科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领域,其患者群体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重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回顾2021年心血管科收治的60例患者,总结了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将这些措施应用到2022年收住院的60例患者身上,并进行比较其和对照组之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探究护理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我们的分析,高龄、病史和病情严重程度、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和精神状况等都是心血管科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3]。为了如何应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对措施的效果是显著的。实验组采用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同时,针对各类危险因素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效果[4]。马莉[5]的研究也显示个性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管理中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可行性和参考价值,并且表明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回顾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患者随机分组中进行比较,展示了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尽管仍面临一些局限性,但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了实际护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琪. 维护心血管健康,防控心血管疾病[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2(05):426-429.

[2]吕小丹.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1,9(29):123-125.

[3]潘磊磊, 游弋, 郭洁, 等. 辽宁省城乡居民血压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30(12):924-928.

[4]徐贵琴.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50(02):336-337.

[5]马莉, 苏杨. 老年心血管病科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和作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5(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