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分析

张志辉

身份证号码:411081197910096855,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建筑业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在招投标管理方面,应正确引入市场竞争,对招投标风险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对实际中会遇到的风险情况进行预先模拟,提出控制措施或解决方法,建立全过程招投标风险控制体系,从而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风险管控

1 招投标过程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1 对工程建筑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工程招投标的管理,本质上是将工程施工阶段的建设、材料和设备采购任务,根据工程项目情况,拟定一份具体的招标文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投标企业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最后签订合同。通过全过程的控制,保证招标工作严格遵循行业标准,优化工程建筑资源配置。

1.2 有利于建筑业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经济增长,基础设施项目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部分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方式进行投标,破坏了建筑行业的规则。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招标管理制度,全过程规范企业,并且全面分析整个招投标过程,将遇到的风险影响降到最低,公平地对每个企业进行选择、评价,并对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控制。

1.3 促进项目管理的实效性

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可以为工程提供相应的风险监控和控制措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招投标的形式,促进工程风险控制的系统性。目前,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复杂,建筑工程管理出现的问题开始显现。

2 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识别

2.1 准备阶段风险识别

在工程招投标准备阶段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机构等众多单位也会介入。目前不少企业选择的是招标代理的形式,这是因为不少的企业对招标文书撰写技巧和招标过程等并不了解。相反,招标代理人则对整个招投标流程非常了解,在这种状态下会导致代理企业的道德风险。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招标代理人在开展招标过程中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如果代理人因为利益铤而走险,则将会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2.2 评标定标环节主要风险表现

评标风险的表现较为复杂,具体包括审核风险、废标风险、评标异常、人为风险、违规风险、标底风险等。审核风险主要是由于缺乏专门的评标小组或小组设置不合理、评审队伍不独立、文件解读不全面等问题,导致评标结果不准确;废标风险指的是投标方准备不充分、文件内容存在错误或漏洞,出现废标情况;评标异常是指投标文件出现不合理报价、围标情况,评标小组没有及时发现并提出质疑;人为风险是指对投标方、投标小组、评标队伍进行人为干预的情况,影响招标客观性;违规行为是指投标方采用串标、围标的不正当竞投手段,引发违规风险;标底控制是招标方为了降低成本进行干预,控制标底的行为。

2.3 签署合同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细则风险、合同变更、信息风险、合同期限管理风险和结算控制风险。合同条款细则风险是招标方没有将具体的管理条款写在合同中,比如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的条款指出工程技术要求、工程验收标准等,或者因为两方的标准不一样,合同细则不完整所导致的争议。合同变更风险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合同的内容与招标文件内容相抵触,进而产生经济纠纷。合同期限管理风险是指在签署合同过程中,由于谈判、编制时间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对项目的成本、工期等产生影响。信息风险是指在合同中未对质量要求、原材料成本、所需设备等方面的具体信息进行限定。结算控制风险是指中标金额和结算金额相差较大,不能按时付款,造成项目资金的大量超支。

3 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控制方法

3.1 建立完善机制与管理制度

在招标前,应从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出发,选定相应的招标代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招标费用。在招标过程中,要加强招标管理,避免投标人对项目的整体情况不清楚,从而限制投标的执行。在投标文件的开标、评标过程中,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公正性,采用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以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同时要对招投标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3.2 落实工程招投标项目标准

在整个招投标交易流程中,应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项目标准,为此国家监察部门严格对招投标活动实行把控,并采取相应的行政监管措施,认真履行监督义务,有效防止各主体在招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出现腐败行为,以维护整个招投标行业的正常规范运作。除此之外在招投标活动中,监管部门应根据已发生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严查违规企业的法律责任,依法处理,以强化社会责任心,并增强全行业的诚实守信意识。

3.3 建立风险态度函数模型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单位应科学执行建设工程前期的工程招标工作,按照招标文件进行风险管理。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为保证不同管理环节风险管控的实效性,可以引进风险态度管理模式,优化合同计价管理,降低合同风险。管理单位应深入了解风险态度报价理论与具体应用形式,建立招投标报价模型,设置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公式,得出具体的风险评估结果,以此为依据确定投标方相关评估系数。通常情况下,分布函数由投标方掌握,当投标方报价时,当报价达到标准,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合同内容。

3.4 严格执行工程规范,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监管部门要严格控制招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严格执行监督责任,杜绝虚假的招投标活动,确保招投标市场的正常运作。在招标过程中,监管部门要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严格调查,并且依法进行处罚,强化企业的责任感,提高全行业的法律意识。构建全过程风险动态管控机制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形势下,为有效规避、控制招投标环节的各项管理与决策风险,相关招投标单位应从工程风险预测、评估、控制等角度出发,制定覆盖招投标管理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管控机制。具体来讲,首先,招投标单位应加强联合,合理借助现代大数据、物联网、远程通信等技术,搭建建筑工程管理数据库,将项目从立项到合同具体签订环节的各项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建立各种数字化分析、计算模型,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风险预测、评估机制,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率;其次,针对投标方案审核需求的不同,选择配套的审核方法,优化审核流程,加强对关键风险点的控制。如,在审核商务性质的文件信息时,需要单位财务、法律部门协同合作,强化对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流程风险的分析,制定对应性的风险控制对策;第三,科学设置评审流程,对于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合理转化。在方案进行多层评审后,应结合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并签署中标合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 结束语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形式,在招投标管理领域,应合理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构建全过程项目招投标风险控制机制,积极分析、预防、管控招投标风险,树立科学化、系统性的管理目标,按照项目需求、文件编审、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等环节风险表现特点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管控方案,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牛欣欣.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6):150.

[2]刘明松,陈安定.浅析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J].经贸实践,2017(17):169.

[3]张秉刘.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风险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7,24(0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