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丹阳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226000

摘要:目的 探讨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确诊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76例为分析对象,遵循随机盲目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联合叙事管理技巧干预。对2组患者管理前后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管理前2组患者HAMA、HA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数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患者自尊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尊水平中,行为自尊、社会自尊、外表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干预前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生活质量项目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配合叙事干预技巧能更好的构建护患的有效沟通渠道,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其机制更有利于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中,值得推广并逐渐完善。

关键词:叙事干预;双向情感障碍;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影响

引言

双向情感障碍主要采用心理管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进而减轻或消除狂躁合并抑郁的症状。此类患者不仅具备较高的自杀率和自残率,还会出现认知功能降低的情况,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全面管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确诊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35.15±2.54)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1~69岁,平均(36.01±2.61)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

1.2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双向情感障碍药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管理、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语言安慰和疏导。

观察组患者按照要求给予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9403)治療,按照20mg/次,1次/d标准进行。期间,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以10mg为阶段在每周进行递增,20-60mg为患者每天治疗剂量的范围,口服为1-3次即可。之后,再实施喹硫平(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466)治疗。对患者起始剂量以每次25mg,其每天2次。经1-3d后,可逐渐增加为20mg,同时患者每天治疗剂量保持在300-600mg内,为1-3次进行服用。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在其用法和用量上与观察组一致。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12d。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临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分数下降表示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和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scale):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分数高表示患者精神状态差,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分数越高表示躁狂症状越严重。③依从性:严格遵循医嘱称为完全依从,偶尔不遵守医嘱称为部分依从,完全不遵守医嘱称为不依从。依从性=(依从良好+依从一般)/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Life inventory-74,GQOLI-74),包括四个项目,各项目均实施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⑤管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四个项目,每个项目25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BD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负性情绪,无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价分数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1687852901293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尊水平比较

2组干预后患者自尊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尊水平中,行为自尊、社会自尊、外表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BP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精神科心境障碍类型疾病,具有较高的疾病发生率,该病主要包括单独抑郁发作、单独躁狂发作以及抑郁与躁狂混合发作等,而BP即患者具备心境变高、心境变低的两极性变化特点[11]。患者伴有抑郁发作以及躁狂发作,其临床症状包括活动水平反复性紊乱、心境反复性紊乱,而且时而抑郁,时而躁狂(或轻度躁狂),患者可自主缓解。临床结合BP疾病特点,可以划分为躁狂发作类、抑郁发作类,以及混合发作类。在社会因素、生活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临床精神疾病发生率持续上升,而且抑郁发作持续时间高于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更容易导致患者致残、致死。BP治疗原则主要是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常见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异常低落或兴奋、精神状态差、睡眠质量差、社交能力严重下降,病情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伤害他人或者自杀倾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需要积极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式,抗精神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均无法彻底治愈该疾病,并且由于该疾病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不足、情感淡漠等问题,导致一般的管理以及心理干预均无法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还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共情管理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能够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各个层面对患者提供身心支持,可以让患者获得共情体验,从而感觉到自己获得尊重和关爱。

有研究提出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病情干预的重点在于纠正其负性情绪,配合相关管理虽然难以彻底控制病情,但对于症状的影响有积极效果。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情生理症状,配合管理引导来调整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及态度,保持良好的医护依从性,常规管理措施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叙事管理为利用叙事手段,帮助患者抛弃过去的生活故事情节,并建造新的、有积极意义的故事的一种管理干预方法。

叙事管理作为一种人文属性的管理方式出现,强调护士以倾听、回应的姿态进入到患者的故事中,了解患者的体验经历,一方面能引导患者疏泄情绪、感受关怀温暖,推动护患友好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还能启发患者对自身故事多角度思考,发现自身潜在力量,从而利于疾病预后。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管理联合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减轻躁狂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管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闵国营,王晓利,安鸿.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23-125.

[2]王颖昭,王静,李卫彬.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行系统管理干预的效果[J].贵州医药,2020,44(9):138-139.

[3]陈刚,罗思欢,居丽晶.首次管理风险评估表和暴力风险评估表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安全管理评估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1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