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与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与治理

张璇

62050219910104236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财产损失甚至生命的损失,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住宅区,灾害一旦发生危害程度大,社会影响大。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气象等环境因素恶性改变,加上贵州特殊喀斯特地貌特征等综合因素导致贵州省地质灾害频发率大大增加。所以要想确保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应该及时对地质灾害与环境的问题进行处理,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治理地质灾害并且修复生态环境,为矿山地区的居民创造绿色与健康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治理措施

引言

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适宜进行开发。但在矿产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过程中,也相应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方式使得各地纷纷出现环境问题,如沙漠化、荒地化、水土流失以及地质地貌的受损等。我国具有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面对矿业活动的频繁发展,地质问题不断涌现。例如,边坡不稳定性和水土保持等问题常常困扰着矿产开采和工业建设步伐。因此,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不仅对于其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

1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对比普通的地质灾害,矿山开采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危害更大,情况更加复杂,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首先,从危害程度上来看,因为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不断的扩大面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加了周围环境的负担,此外,对于一部分废弃的矿山在后期处理中非常困难,不能对尾矿与废渣进行及时处理,使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使用,并且引发了一定的安全问题。从灾害的种类划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变化多样,主要包括泥石流、山体滑波与塌陷等,由于大部分矿山地形比较复杂,在对矿山进行开采时提升了安全的隐患,对于不同形式的地质灾害在治理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增加了防控与治理的难度,所以需要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发生原因,并做好实地的考察,制定合理的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可以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灾害持续时间比较长,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地质灾害出现的地点与时间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发生不断的转移。当可开采的非煤层有两层以上时,在对上层非煤层进行开采时出现的地质灾害会在下层非煤层进行开采时重复出现,可开采的非煤层数量与发生的次数成正比。此外,灾害发生的位置比较集中,危险性比较大。最后,有可能出现多种灾害同时发生的情况,加大评估的难度。在进行工作评估时,需要评估和调查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在工程建设中对所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是对采掘工程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这种井下和地面所引发的灾害相互作用,潜在灾害与现有灾害交织出现的局面,会进一步增加评估工作的难度。

2影响边坡地质灾害的因素

2.1降水量和风力影响

降水量的多少会对边坡地质灾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坡体内部结构。具体来说,坡体内部含水量多少会对其抗剪度、物理状态和内部结构等产生影响。降水量充沛的地区,由于岩体内部自由水的增多,使得边坡稳定性变差,岩体的软化作用也就更强,导致边坡地质灾害更容易发生。坡体内部的自由水起到粘合剂的作用,维持着坡体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当水量过多时,会导致坡体抗剪度下降,颗粒和颗粒间的粘合度也会降低,造成地质灾害。反之,降水量越少,岩体内自由水就越少,岩体结构就越紧实,越不容易发生滑坡等现象。此外,降水量也可以冲刷和软化坡体,从而导致坡体崩塌等灾害。

2.2周围植被影响

若在山坡附近增加绿化,会对山坡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由于植物根系可以吸收水分,使得土壤相对干燥,进而提高山坡的稳定性。同时,这些根系也有包裹力,可以保持山坡的平衡状态。相反,缺乏植被的山坡很容易出现滑坡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植被的保护作用并非绝对,如果植物的根系生长过于茂盛,沿着岩体裂隙扩张,反而会加剧山坡的破坏。

2.3震动因素的影响

震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冲击岩体结构方面,这种影响分为两种情况:自然和人为。自然情况主要是指地震,地震产生的冲击力极大,能瞬间对边坡造成严重影响。地震会加速坡体内部裂隙产生和蠕动,从而导致坡体坍塌。此外,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还会导致坡体变形和变性破坏等后果。这种因素人类无法控制,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伤害,但不能完全预防。

3地质灾害调查治理措施

3.1加强对矿山周边环境的修复与保护

目前,我国对矿山周围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修复与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整体评估矿山的地质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合理分析矿山周围的地域环境,同时合理评估地质环境周边的具体情况,在分类应用与建设中,推动矿山周边地区的经济进步。一般来说,矿山环境在恢复中,需要采取灌溉、施肥、土壤改良与土地平整等措施,对植物、草坪等进行大面积的种植,比如修建景观大道。由于矿区废弃地条件复杂,地表坡度较大,生态修复重点需要先进行固土,选择根系发达且容易存活的植被,在矿区的废弃地种植多种树木,使乔、灌木等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对病虫害及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3.2植被防护

植被防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具有经济、绿色、便捷等优点,已经成为常用的治理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在边坡地质灾害治理领域取得了不断深入的研究成果,植被防护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被防护,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减少污染,还能改善工程环境,促进绿色防护的发展。采用植被进行稳坡固坡,并将其与传统防护技术相结合,可以形成工程植被防护体系,从而大幅提高稳坡效果。此外,植被还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因此它是实现生态功能并增强边坡稳定性的最佳治理方式之一。

3.3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①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搭设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扣件的使用符合标准,对剪刀撑、大横杆、扫地杆进行检查,对连墙锚杆与钢丝绳严格要求。②钢筋制安:查验钢筋是否生锈,现场根据原材料进场情况进行抽样,安装过程中主要根据设计文件查验钢筋制安根数、间距、绑扎情况及错位搭接情况。④锚索张拉:完成锚杆锚索制安及注浆,满足龄期后进行拉拔与张拉试验。锚索张拉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试验,保证试验数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操作设备时严格佩戴安全设施,杜绝隐患。⑤变形监测:根据设计和边坡变形监测要求进行现场观测点的布置,编制变形监测的方案,并严格依照变形监测的频率、精度和时限进行现场变形监测,并严格根据时限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切实了解坡体的动态及治理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效果关系重大,社会影响大及社会关注度极高,对施工过程的支护体系质量及施工安全有着较高要求。了解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形式,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有效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到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与生态环境的修复措施,积极开展治理工作,提升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平,推动我国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礼.广西崩塌的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07):68-69.

[2]郑伟.某崩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4(15):55-56+59.

[3]李胜,高伏芳,朱荣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2(0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