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开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开展研究

冉梦娇

辽宁铁岭市开原民主教育集团里仁学校

摘要:新课标改革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全新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增加对物理电学实验的研究。在课堂上,教师认识到电学实验的基本教学特点,明确其教学意义,引入设计化、合作化、生活化的教学措施,为构建高效的电学实验课堂奠定基础,推动初中物理课堂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背景;初中教学;物理课堂;实施策略;电学实验

    新课标改变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实验教育方案,为教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增添机会。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师越来越注重实验化教学形式,增多对电学实验内容的研究,将电学实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提出众多的改进建议,力求提高电学实验的实效性,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特点

    物理是初中阶段较为难点的教育学科,主要涉及到很多与电学相关的内容,因此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重视电学实验的引入,明确电学实验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出电学实验的复杂性、繁琐性和趣味性,增加他们的实验体验。

首先,教师发现在电学实验中电路的连接方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发现电路连接中存在很多的线路,使很多学生在连接时常需认真分辨每一个线路的连接形式,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器材与器材之间的连接方法,随时检查器材连接的正确性,才能及时发现线路连接的问题,否则,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排查。

其次,教师发现电学实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明确电学实验的复杂性,使学生认识到电路的连接,还需认识到开关的状态,明确变阻器的连接形式,同时,在连接好器材之后,需要确定各个电表的读数,明确读数的复杂性,在复杂的实验中掌握操作的精髓,知道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才能真正完成电学实验,体验到操作的成功。

最后,在课堂上,物理教师需要明确电学实验趣味性的特点,发现趣味性的原理,使学生观察到趣味性的现象,感受到实验的乐趣,知道做实验是快乐的,享受操作的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二、新课标背景下创设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课堂的价值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明确当前物理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现状,积极引入电学实验教学过程,开展电学实验研究,发现实验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教师发现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紧紧抓住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验中发现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瓶颈,帮助他们解决和理解问题,优化他们的知识体系。

其次,电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体系,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实验教学的形式,一同设计每一个步骤,研究每一个环节,这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大幅度增益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

最后,电学实验的引入有效地完成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使教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究意识,形成合作探究能力,拥有问题解决能力,更加学会总结,在总结能力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创设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课堂所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

设计是一门课程的灵魂所在,也是当前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需要做好电学实验设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好教学计划,带领学生融入到实验操作的世界,为他们提供完整的实验记录报告内容,让学生自主填充完整操作记录,按照计划而一步步完成报告中所记录的操作步骤,自主投入到探究过程中,真正发现电学的本质,领悟电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第2节 电流和电路》内容时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报告,为他们的操作指明方向,使学生做好操作的规划,首先,准备好相关的器材,将灯泡、电动机、开关、电池等放在操作台上,自主连接线路,将这些器材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线路,确定多种连接方案,将所操作的每一个方案都记录在报告中,最后确定能够使得小灯泡亮起的操作方案,从现象中思考灯泡亮起的原因,认识到电流和电路的关系,探究电路闭合、导线正确连接、电流方向等问题,逐步形成较高的探究能力。

(二)创设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小组化教学方式的引入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教学手段,为改革电学实验教学奠定基础,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效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出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学实验,分别负责不同的操作内容,受到教师和同组成员的点拨,与小组成员快速完成电学实验,做好线路调控工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与“串并联电流和电压”相关的实验,共同研究电流和电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关系,与小组成员分别建立正确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小组中一名成员测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另一名测得电压,再者,小组中一名成员测得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另一名测得电压,将所测得的结果整合在一起,共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与串并联电流和电压的相关实验,并认识其中的本质规律,形成较高的学习效率。

(三)引入生活资源,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

物理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为生活现象做出解释。在新课改下,教师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展电学实验,也利用电学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对课堂学习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第1节 两种电荷》内容时将木梳、气球等带入到课堂上,创设出生活化小课堂,让学生以身边接触到的熟悉事物入手学习与电学相关的内容,主动投入到生活化电学实验中,发现气球与头发摩擦后会造成头发随着气球离开而飞起,发现木梳贴近纸张会吸纳很多的纸张,在新奇有趣的生活现象下感受到实验探索的快乐。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注意到实践的教学,需要关注到实验的探究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加强对电学实验教学过程的探索,需要摸索出全新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计划,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使学生敢于动脑,勇于动手,主动完成电学实验探究任务,形成较高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科伟.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5):67-69

[2]靳红斌.对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一般操作规程和要求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0(4):222-222

[3]包华.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