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探究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卫艳妮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金家庄乡中心小学033300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针对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不断地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第一,在认知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对语言和文字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字母、声音和文字之间的关系,逐渐掌握基本的拼音知识和拼读技巧。他们开始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能够通过字形和字义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第二,在阅读能力发展上。在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准确地阅读和书写常见的字词,并能通过阅读理解简单的篇章和故事。他们能够运用已学的拼音知识和语法规则,逐步提高阅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和总结,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第三,在视觉辨识能力上。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视觉辨识能力也逐渐提高。他们能够辨识和识别常见的汉字,包括识别字的结构、部首和偏旁,并逐渐理解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他们开始能够快速辨认常见的词语和句子,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课程目标和要求

第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词汇量、语法运用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二,发展阅读理解能力。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和篇章结构,推理和归纳信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其他阅读材料,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促使他们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改变教育模式

在新课标理念的推广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为此,教师要从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如:运用信息技术,阅读书籍,专家讲座等,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教育中,才能使课堂教育更加有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并指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和受教育程度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眼界。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他们就教材的内容展开讨论。这样可以拉近同学间的距离,从而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能很好地参与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旁边指导,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就拿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第一小节《小蝌蚪找妈妈》来说,在讲课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标出文章中的生词,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节省课堂时间,方便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小蝌蚪的成长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并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来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感受自然,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思维活跃,使他们难以自主学习,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在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帮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帮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好奇心很强,认知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此,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学生走向错误道路。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教材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在一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选择阅读素材的时候,要避免选择一些复杂难懂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从而影响到教学的进程。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绘本或者童话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就拿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二第四小节《曹冲称象》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歌,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曹冲称象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参与,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层面,便于理解语文的深层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仁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2]刘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孙全堂.小学语文阅读建议及实践[J].才智,2019,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