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鸡场卫生防疫制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3

规模化养鸡场卫生防疫制度研究

吴繁

永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72600 

摘 要:随着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做好规模化养鸡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成为广大养鸡场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搞好养鸡场的卫生防疫,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防疫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分别从“卫生管理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免疫接种制度”、“监测制度”、“用药制度”、“鸡场疫情报告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规模化养鸡场的卫生防疫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养鸡场;卫生防疫制度;提高防疫水平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鸡生产正在向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大量商品鸡和鸡蛋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病种类不断增多、更加复杂,使规模化养鸡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搞好规模化养鸡场的防疫管理工作,降低由于动物疫情给养鸡场带来的经济损失,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防疫制度,没有严格的制度就不可能有科学和合理的管理,也就不可能养好鸡,必然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因此,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卫生防疫制度,能使预防疫病的措施规范到位,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1]

1.卫生管理制度

1.1舍外管理

在养鸡场大门口设消毒池,要求进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以防将病原体带入场内。同时,对工作人员、来访客人及进出的杂物等易携带病原体的媒介物进行严格监管。来访客人一般不予进入鸡舍,特殊情况下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闲杂人员严禁入场。本场员工出场必须出示经场长审批的请假条(或放行条),无请假条者门卫不得放行,无条强行出场者,按自动辞职处理。本场员工外出回场后必须冲凉,洗头,更换干净的衣服,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消毒或在太阳下暴晒。任何人不得携带禽类及其未熟产品进场(饭堂不得外购禽类食品)[2]。门卫负责大门口四周的卫生清洁,消毒水定期更换,保持有效的消毒浓度,每天对大门口半径10米内区域喷湿消毒一次. 生活区各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责任到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干净整洁的场容场貌。

1.2舍内管理

饲养人员每次进鸡舍前必须洗手、脚踏消毒液、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服不能穿出鸡舍,饲养期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不准相互串舍聊天、借用工具,所有用具在进鸡舍前必须经过消毒。饲养舍要求清洁卫生,每月至少消毒两次。饮水器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两次,水箱等供水系统每周清洗、消毒1次。坚持每周带鸡喷雾消毒两次,但在免疫的前、中、后3天不能进行。对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应及时淘汰,以防成为传染源而危害健康鸡;有望治疗的鸡要与健康鸡隔离饲养,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防止活体媒介和中间宿主与鸡群接触。消毒剂选用要选择对人和鸡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无损坏、不会在鸡体内产生积累的消毒剂。清粪工在工作时必须穿戴指定工作服,工作中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按指定线路(粪道)行走,严禁窜走生产道路。机械刮粪的鸡舍,后边粪池必须每天清粪一次。已打包的鸡粪尽可能在2天内运送到有机肥厂或外卖出场。

2.隔离制度

2.1禽场必须建立屏障与外界相隔离

一般采用围墙,有条件的在场周围设防疫沟和防疫隔离带,禽舍必安装防飞鸟和老鼠的设施,场内各区、区内各舍保持一定距离或者设立屏障。

2.2场内人员尽可能与外界相隔离

执行严格的住场制,谢绝参观,一切人员进场都必须经过淋洗、消毒、更衣,饲养人员定点工作,杜绝串舍、越区,场内人员换区工作(包括场内兽医、管理人员串区)前都必须再经过淋洗、消毒、更衣。凡从事家禽生产的一切有关人员都不允许在场外饲养家禽、观赏鸟及从事相关禽类饲养业务。

2.3实行“全进全出制”

一个禽场最好只饲养一个品种、同一日龄的家禽,综合性禽场应分区、分舍进行饲养。一些现代化的养禽企业则根据生产性能、产品供应的均衡性规划成若干个禽场,这样便于“全进全出制”的实施。并实行“一贯制”,在同一禽舍内完成从育雏、育成、产蛋、淘汰整个过程。一批出舍后,彻底清除、冲洗、消毒,闲置1~2周进下一批雏禽,这样更有利于根除病原体,切断疫病反复感染的机会。一些小规模的农村养禽户往往忽视这一点而采取所谓“套养”,表面似乎充分利用了禽舍、设备,其结果经常是疫病不断,效果适得其反[3]

2.4车辆分类

场内车辆分脏车和洁净车两类,道路也分脏道和洁净道两类。洁净车用于将周转库内的饲料等洁净物送往鸡舍;脏车用于粪便、垫料、垃圾等的处理。两类车辆严格分开,规定不同的行车路线,脏车走脏道,洁净车走洁净道。

3.消毒制度

3.1 空舍消毒

两批鸡的饲养中间最好有3个月的空舍期,若时间紧迫最少也要有3周。在此期间要对上批鸡的所有死鸡、饲料、垫料、粪便等进行彻底清除,并对鸡舍内部、外部和所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维修,确保所有留下来的东西都经过消毒,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3.2 人员、车辆出入消毒

所有进入内场生产区的人员都应经过洗澡并换上内场工作服,内场工作服严禁穿出场外。在实际生产中尤其应该禁止从外场进入内场人员不经洗澡只换衣服就进入的做法,因为人的身上特别是头发中可携带大量的病原体。需要进入内场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同时鸡场内应严禁从外面带入任何禽产品,饲养人员休假外出时最好能不接近其它禽类,以减少传染机会。车辆出入时都应严格消毒,对于大集团来说,最好有专门的运送饲料的车队,每个场的饲料袋、料桶、水壶等物品要做到专场专用,同一场内不同鸡舍间物品也要减少混用, 如需借用一定要彻底消毒。在出现疫情时尤其应该注意发病场的物品一定不要运往其它场。淘汰鸡时应严禁收鸡人的车辆或筐子进入鸡场,特别是当场内还有其它鸡群时,它们是最可能的传播媒介。

3.3 日常消毒

鸡舍外面的道路每天都要进行打扫和消毒,特别是当路面上有饲料掉落时很容易引来鸟类的聚集,而它们的粪便中很可能就含有大量可引起鸡发病的病原体。在进出鸡舍的门口或窗口要放置消毒盆,每天更换消毒液,进出都要踩踏,以防止鞋底带入病原体。

4.免疫接种制度

4.1 疫苗选择

选择来源正规、质量可靠的疫苗,并且疫苗毒株要与当地流行毒株一致或对当地流行毒株有免疫力。好的疫苗不仅能给鸡体提供较高的抗体水平,而且还应该只引起最轻的免疫反应。对雏鸡来说,一方面要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另一方面还要使母源抗体水平与新接种疫苗抗体水平在保护力以下的那段“窗口期”越短越好。对育成鸡、产蛋鸡要做好抗体监测,根据其抗体消长情况适时接种疫苗。不是所有的疫苗都要接种,而是应该选择那些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有流行或感染力较大的疫病的疫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小对鸡的应激[4]

4.2免疫措施

4.2.1免疫程序

1天龄: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鸡痘疫苗刺翼、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严重流行时用新城疫亚系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疫苗滴眼和滴鼻。出壳雏鸡饮用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水一天。

3—5天龄:万分之三痢特灵饮水连用3一4天或万分之八氯霉素饮水2天,上述药物也可混料投用。消化不良时可饮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

7天龄: 新城疫加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疫苗滴眼、滴鼻或单独用新城疫亚系疫苗滴眼、滴鼻。

12—14天龄: 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

15天龄至开产前: 间歇或连续使用防球虫药,可选用优素精、可爱丹、氨丙琳或速丹,发现排血粪时,可用氯苯狐磺胺类等混料, 也可视鸡只大小每只用3000—5000单位的青霉素饮水,连用3-7天。

18天龄: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眼滴鼻。

20-25天龄:新城疫疫苗肌肉注射。注射疫苗前后可连服3天万分之五至千分之一的土霉素或四环素等抗生素, 必要时混入青霉素链霉素各一万单位同时注射,以减轻应激。具体注射天龄视该品种的鸡对疫苗的敏感性而定。

40天龄: 注射大肠杆菌病灭活菌苗及禽出败油乳剂灭活菌苗或弱毒活菌苗。

50天龄:新城疫I系疫苗肌肉注射以后,每隔3—5个月肌注新城疫I系疫苗一次,根据具体发病情况用药,种鸡开产前再分别注射新城疫I系疫苗(或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和传染性囊病疫苗各一次。

4.2.2注意事项。

为了使预防接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鸡场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全年预防接种计划。有条件的地区,应考虑测定雏鸡母源抗体的滴度,然后再确定接种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防疫程序,要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最佳免疫时期,并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完善。鸡群免疫前后,一定要保护好鸡群不要被强病毒侵袭,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法和免疫剂量。一般的疫苗都说明了最适的免疫方法和免疫剂量,我们只需要按照说明对每只鸡都做好免疫即可。

5.监测制度

5.1 环境监测

要定期监测鸡舍内的环境,测定舍内空气、器物表面的病原菌、饮水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等卫生指标。应每周监测一次有害气体NH3、H2S、CO2的含量,并确保清洁的饮水pH<8,每100毫升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能超过500个。

5.2 免疫监测

通过免疫监测,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考察现行的免疫程序、监测疫苗接种的效果,以确定最佳的免疫方法和程序,使鸡群始终保持良好的抗病状态。接种冻干苗8~10天、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后15~22天必须监测一次抗体滴度,发现抗体滴度较低或不整齐时,应立即采取再次接种疫苗的补救措施。

6.用药制度

6.1用药的选择

6.1.1 在正确的诊断和检测的基础上,选择对症或针对某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如果是细菌性疾病,可用经药敏试验选择的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防治,达到花钱少、效果好的目的。

6.1.2 在防治效果近似的情况下,选择毒性小,副作用弱的药物用于防治更安全。在杀灭环境中病原体时应选择消毒效果好、对人畜无害、对设备和用具腐蚀性小的消毒剂。

6.1.3 在防治效果、安全性相近似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价廉、货源广、便于保存和使用的药物,以减少鸡场的开支。

6.2用药方法

6.2.1 按规定的剂量和浓度用药,尤其鸡只敏感的磺胺类、喹乙醇等药物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一般情况下,一个鸡群不能将作用相似的药物同时混用,更不能将互相有拮抗作用的几种药同时用。

6.2.2 选择最适合的投药方式,确保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后在短时间内定时、定量使用,使药物在鸡体内充分发挥作用。

6.2.3药物防治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应饲喂一些强力鱼肝油粉。细菌性感染时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饮水投服。真菌性感染如曲霉菌病,可用制霉菌素、硫酸铜等饮水投服。病毒性呼吸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虽然对抗生素各合成药物无效, 但有时为了避免细菌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与病毒灵以及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也可选用疫苗紧急接种医治[5]

6.3用药规范

规模养鸡场要在动物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免疫,兽药的使用应遵循健康、安全、营养的要求,采购兽药要建立台帐做好记录,购进和使用兽药要经过兽药GMP认证,兽用精神药品必须在定点单位采购,并在兽医指导下使用。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能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需要治疗时选择疗效最佳的药物进行普通疾病的治疗,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对症、适度用药,根据药物及其停药期的不同,在出栏和屠宰前及时执行休药期制度。

6.4饲料规范

在使用饲料时要做好原料检测、脱毒、保鲜等工作,尤其是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无发霉、变质,不能添加违禁药物。按照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不能将含有药物的前中期饲料用于动物的饲养后期,也不能将成药或原料药直接拌料使用,饲喂绿色饲料应保证原料安全、所选饲料作物无残毒。

7.鸡场疫情报告制度

7.1义务报告人

饲养员或兽医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报告。

7.2临时性措施

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并派人专管和看护。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消毒。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禽畜进出养殖场,限制人员流动。

7.3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的时间和地点;发病动物种类、数量、同群动物的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

7.4报告方式

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8.结语

优良品种、优质饲料、先进科学的饲养技术是保障养鸡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完善切实可行的疫病防治措施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疫病历来是危害养殖业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规模养殖业。鸡场的防疫措施是否可行,是控制鸡病是否发生的关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鸡病防治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鸡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当采用综合防疫制度。制定科学全面的防疫制度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针对规模化鸡场中的疫病特点、疫病诊治、卫生防疫,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疫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秋.养鸡场的综合防疫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149.DOI:10.3969/J.ISSN.1671-6027.2020.01.130.

[2]杨其峰.规模化养鸡场水线和饮水卫生的管理[J].兽药市场指南,2022(2):32-33.

[3]李仁旺.规模化养鸡场防疫要点及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22(2):186-187.

[4]陈烁,康翠翠,陈文平.规模化养鸡场带鸡消毒常见误区及方法[J].北方牧业,2022(1):23-23,29.

[5]郑明立.规模化养鸡场疾病防控技术[J].中兽医学杂志,2022(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