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内部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连铸坯内部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贺海伟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韩城 715404

摘要:在采用连续铸造工艺提高铸件产量的同时,要重视铸坯的质量,减少铸坯的缺陷。连铸坯的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钢轧制的质量,而且严重时还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铸坯的高质量是指铸坯的表面质量、铸坯内部质量。入模前,钢液必须清洁。在结晶器中,钢液在结晶器中的凝固情况对铸坯表面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铸坯内部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连铸坯;内部质量;柱状晶

1连铸坯内部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1.1比水量

在二次冷却区域,水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该区域冷却强度的指标。特定用水量被定义为以升/千克表示的每千克钢铁所消耗的冷却水。二次冷却水的配比对铸坯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若比水量偏高、冷却力度太大,则铸坯表层温度处在较低的脆性区,极易产生表层开裂;若比水量过低,则冷却效果过差,毛坯壳体厚度过薄,液相腔深度过大。若将液体芯拉直,则极易产生内裂,且极易产生漏钢。

1.2过热度

熔体温度对结晶形核的影响最大;在铸坯生产中,影响铸坯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浇注温度。随着浇铸温度的升高,凝固锋面的形核率逐渐降低,甚至出现等轴晶粒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随着铸坯与熔池温度差的增大,柱状晶的生成变得更加容易。因此,从本质上来说,降低浇铸温度,是抑制柱状晶、扩大等轴晶生长的关键。随着过热度的增大,柱状晶的生长速度加快,等轴晶的生长速度加快;铸坯中间等轴晶区随过热度的下降而增大。

1.3辊缝收缩

在连铸坯表面,由于冷却不均,在连铸坯表面形成了相应的低温区和高温区;在凝固后期,部分钢液在高温区还未完全凝固,而与之相邻的低温区虽然已经完全凝固,但韧性不足,难以承受大变形。当拉矫辊间隙过度收缩时,残余液相静压力将增大,将邻近已凝固或即将凝固的低温区拉出,极易产生内裂纹。

1.4拉速

在连铸坯出模过程中,铸坯的拉速对坯壳的厚度有很大的影响;当浇注速率提高时,毛坯壳的厚度就会降低。虽然随着浇铸速率的增大,铸坯在模腔内的滞留时间有所减少。整体效应就是在脱模过程中减少了毛坯壳的厚度。每提高0.1米/分钟的浇注速率,将使壳厚减小0.6毫米。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拉速下,铸坯表面的温度分布随拉速的增加而增加。

2连铸坯内部质量缺陷及其原因

2.1连铸坯表面存在浮渣

夹渣是指在结晶器内飘浮的一种炉渣,具有较高的融点和较低的流动性,常被粘附在铸坯表面上。浸入式水口的剥落、溶出、中间罐、钢水罐的耐火材料内衬、包层也会形成炉渣;铸型的保护渣块没有融化前,咬入时将会形成夹渣;夹杂在结晶器液面上飘浮,不融不溶,不吸不散,被结晶器内的钢水啃噬成渣滓;在不合理的精炼、熔炼、脱氧条件下,钢水洁净度不高,将导致钢水中夹渣的产生。

2.2铸坯时出现气泡

在连铸过程中,由于钢液中产生的气体比大气压力与钢液的静压总和高,从而产生了汽泡。如果这些气体没有及时地溢出来,就会留下,造成汽泡缺陷。结果表明:由于脱氧量不够,产生了气泡;钢中的含碳量、含硅量对气孔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所用的原料含湿量较高,也可能引起汽泡缺陷。

2.3连铸坯表面出现裂纹

由于铸坯断面尺寸,工作表面状况,模具结构,铸造机的铸造条件,熔炼工艺条件,铸钢牌号的化学成分等技术工艺的影响下,都会导致铸坯产生裂纹。随着连铸坯宽度的增大或减少,表层纵裂倾向增大。钢中的 C、 S、 P含量对连铸坯的开裂缺陷有较大的影响。钢中磷、硫含量越高,其塑性越差,强度越低;当P含量超过0.017%时,钢的断裂韧性和强度会急剧下降,而当S含量达到0.025%-0.035%时,钢的韧性和抗拉性能会成倍增加。

3提高铸坯质量的相关举措

3.1及时进行钢水净化

对连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造成连铸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氧化现象,造成了模具保护喷嘴的熔融破坏,以及在连铸过程中产生的非金属夹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确保钢包中钢液的纯净度;当钢液被灌入到钢包中时,将钢液抽成真空。对高合金质量的、钢水,必须进行吸尘,以提高钢水的纯度。对一般的钢,要经过调温、吹氩后才能送入连铸。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要注重操作的稳定性,尽量降低变化量,不能出现频繁或过度的波动,还要对中间包中的液位进行控制,不能让液位过低,以免在模具中夹杂着钢渣和非金属夹杂物。

3.2拉坯时控制拉速

结果显示,在较慢的浇注速度下,铸坯内的中心偏析、中心气孔及中心裂缝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提高了连铸速度,缩短了铸坯在模腔内的滞留时间,延长了铸坯的凝固时间。这将导致等轴晶形核与长大延迟,柱状晶面积增大,并加大铸坯胀大风险。但是,由于连铸机的生产率是由浇铸速度所决定的,因此,提高浇铸速度与获得高质量的铸坯常常是一对矛盾。所以,按照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品质,对不同的拉速、铸坯质量进行统一是十分必要的。

3.3使用电磁搅拌消除偏析

在钢生产过程中,电磁搅拌对扩展等轴晶区和降低中间偏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液态状态下,采用电磁搅拌方式,可以使熔池内的温度梯度减小,从而使柱状晶的生长条件变差。另外,在搅拌时,因柱状晶末端被截断,使结晶碎屑随钢水流入到液相空腔,并在空腔内生成等轴晶粒。在连铸工艺中,使用了电磁、磁性搅拌。在液相室中,钢液能够细化晶粒、消除偏析、改善铸坯组织、抑制铸坯收缩。在结晶器内采用电磁搅拌技术,可有效地去除铸坯表面产生的气泡及针孔。采用横向交替搅拌的方法,避免了在轴向结晶过程中出现的颗粒间团聚现象,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结晶过程中出现的气孔、偏析等问题。

3.4使用轻压下技术改善连铸坯疏松

铸坯内部缺陷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种类繁多,其中以中间偏析、气孔最多。连铸坯存在的缺陷,将对以后的钢材生产带来诸多的质量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采用轻量还原工艺,可有效地解决铸坯中间偏析、气孔等缺陷。在钢坯凝固时,必须对钢坯进行适当的压下,以保证钢坯在偏析、孔隙部位的平移。采用该工艺,可使铸坯产生内腔,从而防止钢材向坯心的侧向位移。同时,通过改变熔体成分的取向,实现熔体成分的再分配,提高铸坯凝固组织的均匀性和致密性,解决中间偏析问题。

3.5合理控制钢水过热度

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铸坯中出现的中央偏析、中央裂纹等缺陷会随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浇铸温度下,柱状晶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较高的浇注温度下,铸坯内产生了柱状晶体;在较低的浇注温度下,铸坯出现了等轴晶粒。所以,在浇铸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较小的过热度,同时要对中间包内的钢液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少过热度。

4结语

(1)过热度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很大,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降低过热温度,对提高铸坯内质量有较大帮助。温度应该控制在1~10摄氏度之间。

(2)拉坯速度对铸坯的内层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拉速,对改善铸坯内质量有较大帮助,且具有一定的规律。

(3)铸坯宽度、比含水率、轧辊间隙收缩等因素也会对铸坯的内层质量产生影响。铸坯宽度较小,对改善铸坯内质量有较大帮助;较高的水含量对提高铸坯的内层质量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丛余. 连铸方坯典型内部质量缺陷预报与诊断分析研究[D].东北大学,2017.

[2]刘珂,孙齐松.板坯连铸辊缝标定精度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J].炼钢,2016,32(02):25-29.

[3]孙作迎,李强刚.连铸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生产技术交流会电磁搅拌有效改变铸坯内部质量[J].冶金丛刊,2015(05):5-8.

[4]李梦曦,马坤霞,付建军,郝立卿.薄板坯连铸机高拉速下铸坯内部质量控制实践[J].连铸,2015,40(0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