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探析

沈晓兵

廊坊市食品检验所 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标准化成为了提高农产品安全和质量,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发展

1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

1.1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牵动着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农业标准化的出台有针对性地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从根源上加强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把控。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有质量保障的农产品市场能够带来更加方便、舒适、健康的消费体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粘性。

1.2促进优质农业产品经营和贸易

农业标准可以明确规定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并通过商品检验检测等手段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测评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流向的管理监管。标准化利用品牌推广、生产技术普及等途径,可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农业产品的经营效益,并促进农业贸易的发展。

1.2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标准化涵盖了农村劳动者的生产行为,规定绿色环保、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生产方式和标准。通过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经营管理等,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益,实现生产和贸易效益的双重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1.3推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农业支持农民技能与产业升级,培育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和营销渠道的整合,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通过统一质量标准、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增加消费者信任度等举措,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更广泛的交流与对接,进一步推动农业贸易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国社会和民生发展。农业标准化也将有利于拓宽农业生产者、消费者和居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村社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相互作用。

2农业标准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民生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

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对农产品的需求都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目前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中,可能存在忽视消费者需求的情况。

例如,在一些地区,当地的农产品口味特殊或具有文化特色,但是在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被忽略。这种情况下,标准化对农产品的生产并未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导致农产品无法在当地市场拓展。

此外,农产品的不同品种和种类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组织结构、口感和气味等方面不同的蔬菜,其产量和质量评判因素就可能存在差异。农业标准化应当考虑到这些差异性,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进行分类和制定标准。

2.2资源约束带来的问题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生产资金和农业科技都会对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产生影响。然而,在某些地区,农业生产面临投资困难和科学技术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会导致基于科技和顶尖设施的标准化计划不能扩展到所有农业生产者和地区,无法推广到所有人。

此外,资源合理利用的能力和规模也是一个限制标准化发展的问题。许多地区天气恶劣,农产品也比较单一,加上土地、水资源限制,农业标准化发展受到了较大阻力。

2.3管理体制和标准化计划的缺陷

农业标准化的缺陷在于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并不是由政府、企业、组织等市场主体共同指导制定,而只是由少数机构的标准偏好确定。并且,还有一些制定者偏重利益开发而顾而不及公众利益、农民利益和资源保护。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公正和不透明的情况,如运作成本过高,营销难度大等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许多农民而言,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在生产生活中,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颁布的农业标准体系,也很难实现标准体系的贯彻执行,使其无法融入标准的生产和管理系统中。

2.4部分标准滞后

目前来看许多标准的立项、制定都比较符合市场需求,但是是否能够及时跟上市场新变化的的标准却不足。比如半生熟鸡蛋奶茶、芒果干之类的新食品在这个浮动快速的市场中,标准的跟不上,则存在安全问题或合乎生产要求的产品处在灰色地带,给消费者安全隐患和带来精神负担。

3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

3.1制度建设

完善标准制定过程。政府应调动各界专家和生产者的知识和计划以确定标准的相关因素。制订标准前期,要充分征求消费者、农业企业、专业机构、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并共同推进标准做到公开透明,维护社会公正性。

建立标准托管体系。在标准制定后,需要合理、有序推广运用。各环节需要有标准托管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机构协调工作,落实标准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使用。并且要加大标准执行监管力度,规范执法权力的行使,完善监督和处罚机制,提高标准执行率。

加强标准修订速度。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加入,需要及时修订目前已有的标准或新增标准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标准修订机制,加快标准的修订速度和更新频率,提高标准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

3.2提升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当前,国内技术水平和农村就业不稳定程度差距较大,因此应该加强与国外技术的合作和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先进技术、集成上下游农业资源进行精细化种植、优质化生产、高效经营以及多角度应对市场的需求。

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加工水平,要积极推广新型设备和工艺,为农业生产新标准的借助和升级提供技术保障。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如通过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促进农业智能化和数据化,并协调其他行业、部门发挥作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传统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全流程重构,满足社会各年龄群体的健康需求。

3.3培训

加强标准化教育。针对农村农业生产商、种植养殖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士,加强有关标准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标准化知识和执行能力,增强产品的质量和社会的信心。

程序员根据制定农产品标准的需求研究优化工具软件,标准的修订方式也要做到便捷和时间优势。并优先考虑农民、消费者最关心的标准问题,比如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等。

3.4宣传

提升公众对标准化的认识。通过媒体、物料、宣传广告等渠道将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公众对标准化的认知度和理解力,培养社会主义新风以及贯彻严格的产品检验检测标准的社会观念。

加强国内和国际合作。在做好本土农产品标准化工作之外,也需要推动本身的标准化工作与世界主流标准接轨并在全球范围扩大影响力,加速从标准参与者到标准发起人和标准制定者的转变。

3.5强化实际应用

加强产业带效益。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结构、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品牌运作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效益。同时,推广质量分等和统一价格的标准,促进农业生产经济向现代化转型。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针对天气额当地区、缺乏投资和技术支持等问题,政府可逐步调整农业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确立民营企业对农村资源整合回报的规范等事。

4结语

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的实施和普及,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琴剑.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几点思考[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03):118-119.

[2]王如梅.农业标准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0(08):48.

[3]吴芳,许铎,李晓静,李曙光.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探析[J].乡村科技,2020(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