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3

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践探讨

王潇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撑,满足工业生产运营需求,提高水资源调节水平,增加城市发展活力。在此过程中,为实现对行业标准化建设需求的满足,应对水利工程予以高度重视,从安全生产方面着手,建立标准化体系,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本文从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价值方面着手,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制定适宜策略,以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可为我国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各行业发展有序性,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对我国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加以缓解。故而,应对水利工程加以重视,并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对工程现场进行管理与维护,保障依法治安相关要求的落实,提升企业发展稳定性,创建相对安全的工程运行环境,提升水利事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价

(一)满足国家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愈加注重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并推出相应法律法规,为各行业管理提供指引,丰富安全生产标准活动形式,促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发展速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各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遵循相应政策要求,对各岗位与专业等进行控制,保障安全生产标准的落实,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在此过程中,若企业未完成相应的安全生产任务,未达到相应安全标准,相关部门可暂时对其生产许可证进行扣押处理,并勒令企业整改,让企业暂时停止生产经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整顿中。若企业整改未达到相应标准,会对其进行关闭处理,提升社会运行稳定性,以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除此之外,我国愈加注重相关文件的发布,加大安全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对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机制,评估企业信用等级等,提升企业发展平稳性。在水利行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的法定工作之一,与企业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提升生产经营安全性

在企业运行环节,安全生产责任机制的落实,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频率,提升各生产管理环节秩序性,创建相对安全的运行环境,提升企业发展健康性。故而,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在相应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状况,对各个生产运营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相应安全措施的实施,对全体员工生命安全等进行维护,对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要求加以满足,推动各部门效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可借助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对企业各个层级进行控制,让其遵循相应安全生产制度开展工作,对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加以管控,保障安全隐患的及时察觉,并对生产经营模式等加以优化,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提升监督管理工作动态化水平,促进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另外,安全管理人员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员工与设备等进行监督,将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中,实现安全事故规避目标,使得企业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所下降,扩展企业发展空间。

(三)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水利建设市场所涉及的考核指标有所增加,如非行政化指标与信用机制等,对企业的准入度进行评估,保证市场运行秩序性,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山东等地区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愈加注重对标准化等级的构建与利用,并将其融入水利建设市场招投标等环节,作为信用评估重要标准,为市场调节决策制定提供支撑。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未达到相应标准,会对工程局发展起到一定制约作用,不利于其走出去目标的实现。而安全生产要求的落实,可为企业经营生产创建良好条件,提升企业内控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高地位。

二、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安全标准清晰性不足

安全标准的合理性建设,可为安全管理提供依凭,确认相应管理目标,提升安全管理成效。然而,受我国相关政策制约,制度完善性有所欠缺,未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进行明确规定,未提升安全管理体系细致化程度,职责分工清晰性不足,使得安全管理应用存在一定限制,无法与水利工程进行融合,制约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水利部规定的安全规范与标准呈现一定的粗放性特征,不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精细化建设,使得安全生产标准逐渐趋于碎片化,统一性不足,企业对各项标准的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降低安全管理成效。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作业时,过度注重建设作业的开展,提升工程质量与相应标准的符合程度,对安全标准执行状况一掠而过,安全管理实效性不高,降低企业发展稳定性。

(二)系统理论研究力度相对较低

目前,虽然我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各个企业中,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提升企业运行稳定性。然而,在水利工程中,我国所涉及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权威理论相对较少,研究力度稍显薄弱,研究成果应用存在一定不足,仅可为企业操作提供一定支持,实践验证相对欠缺,不利于系统理论的形成。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企业将目光投注于施工环节管控方面,未注重工程运行维护机制的建立,未对工程养护与维修等加以重视,制约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形成,阻碍企业运行稳定性的提升。

(三)安全管理机制可行性不高

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为企业安全生产环境营造提供支持,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提升企业生产水平,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然而,部分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时,未注重对相应法律法规的深入分析,仅是对一些管理内容进行照搬,未对管理机制的适用范围进行评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所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但细致性有所不足,无法为安全管理工作推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时,未立足于自身实际,未对制度在企业运行环节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性有所欠缺,难以对各部门进行有效调动,制度体系标准统一性不足,制度协调效用逐渐丧失,降低该制度可操作性,使得制度执行面临重重阻碍。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实际不符

近年来,水利部门愈加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企业发展创建相对良好的环境,满足企业运行需求。然而,部分企业将目光集中于效益提高等方面,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仅是依照相应要求搭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框架,未将相应安全标准融入到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安全生产与企业运营实际出现脱节现象,衔接性有所欠缺,降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发展风险。与此同时,部分企业未重视安全生产管控机制的完善性建设,未健全风险分级控制体系,隐患排查力度稍显薄弱,降低安全生产建设质量,企业发展呈现失稳性特征。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未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进行详细规划,设立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可能导致低价中标等现象的发生,市场混乱性较高,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水利工程效用得不到有效凸显,制约地区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提升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注重标准化建设领导组的建立

在水利企业运行过程中,为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其应注重相应领导组的建立,保证该领导组的独立性,为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与落实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对水利工程特征进行分析,考量工程建设环节所涉及的安全风险,建立多层次领导组,如副总经理与组长等,对各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全面协调体系,对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为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二)保障主体责任机制的落实

一方面,企业应对原有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进行分析,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确认,并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处理,促进安全生产小目标的形成,降低目标实现难度,为部门运行提供指引,对各部门积极性加以调动。在此过程中,应对安全生产的目标实现状况进行评估,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估重点,辅以激励机制,提升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落实水平。另一方面,在施工管理环节,企业应对各个施工生产环节进行分析,与各部门进行协调沟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细化责任机制,并将相应要求落实到基层,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成效。

(三)提升安全管理费用管理水平

在水利工程中,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若安全管理费用不足,难以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提供助力,降低管理成效,对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注重费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在其中投入更多精力,对费用用途与流动情况等进行确认,以此为依凭,对费用进行核销,做好进账工作,保证费用相关信息真实性。一方面,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环节所涉及的各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如人力雇佣应成本与机械设备引进成本等,并以发票为依据开展核销等工作,并计算安全管理剩余费用,为费用利用措施的改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注重费用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建设,对相关人员职能与职责进行确认,促进相关人员效用的充分发挥,提升费用管控成效。

(四)积极建立风险防控措施

在企业运行中,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可有效减少安全隐患产生几率,降低事故危害性,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因此,在水利行业中,应对其建设与发展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凭,制定相对健全的风险防控对策,提升企业发展稳定性。首先,应从重大危险因素方面着手,对相应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健全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分级管理要求,提升重大危险因素控制成效,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应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环节进行分析,评估与辨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与自然灾害等,建立危险源识别评价表,确认相应的危险源等级,并制定分级管控措施,在降低风险管控成本的同时,提高管控水平。最后,应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制定中投入更多精力,建立健全动态监控体系,保证监控全面性,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提升危险源可控性。

(五)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水利工程项目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安全风险的及时察觉,为相应解决措施制定做好铺垫。故而,企业应提升对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中投入更多精力,建立健全隐患监控责任制,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实,提升企业的自我排查成效,促进长效排查机制的形成,为安全隐患解决与治理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应注重安全检查手册的改进,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调整安全生产检查标准,保证该标准的合理性,丰富检查模式,如通用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等,为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除此之外,应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对施工场所与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保证隐患排查工作的细致性,并构建隐患台账,为隐患整改提供助力,提升安全生产预警水平。

(六)对现场管理予以高度重视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为提升工程质量与相应标准的融合度,企业应注重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各环节加以控制,保障相应管理要求的落实,促进文明施工体系的形成。首先,企业应遵循相应规定,考量相关施工政策等,对现场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合理规划施工道路,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体系,规范现场保卫计划,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安全防护机制加以改善,落实相应防护措施,积极开展设施维护检查工作,对施工人员安全进行维护,加大责任机制执行力度,提升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水平,创建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为施工作业开展浇筑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应注重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水利工程危险性较高的项目予以高度重视,构建专项施工方案与安全管理机制,对施工过程加以控制,确认相应危险源,提升危险源评估与管理水平,促进动态监督机制的形成,提高安全问题解决效率。另外,应对生产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与改进监督措施,提升危险因素可控性。

结束语

在水利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风险是影响其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使得企业愈加注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安全管理重点,对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提升企业内控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助力。故而,企业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价值具有清晰认知,并向其中倾斜更多资源,确认标准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大现场管理力度,落实主体责任机制,提升安全管理费用管控成效,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政,张海明,李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路径探讨[J].治淮,2022,No.529(09):85-87.

[2]张宝俊.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运行标准化管理分析[J].河北水利,2022,No.329(07):21.

[3]吴利先,王峻峰,王博.浅议水利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整合[J].治淮,2022,No.527(07):84-86.

[4]王艳.水利枢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措施及成效[J].中国标准化,2022,No.609(12):136-138.

[5]黄学超,张鑫,卞文飞.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治淮,2022,No.522(02):64-66.

[6]李林娜,张奎俊,王冬梅.谈水利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J].山东水利,2021,No.277(12):48-49.

[7]蔡志良,蒋晨,徐飞.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践与建议[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1):126-128.

[8]安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8,37(04):23.

[9]薛文萍.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践与建议[J].山西水利科技,2017,No.204(02):87-90.

[10]张立新,张振宇,张钊.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践中几点认识[J].山东水利,2016,No.217(1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