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新技术运用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新技术运用思考

蔡建萍

盐城市大套船闸管理所  224001

摘要:要强化部级、流域级、省级数据的共享与互通,各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水土保持部门要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及时上传项目受理登记信息、行政许可信息,以及水土保持方案和相关附件资料、技术评审材料、监督检查材料、执法记录信息、监理监测资料、设施验收材料、补偿费征收资料等,同时整合各级水土保持监管的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扰动图斑等数据,互为参照、互为补充,避免重复工作。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新技术;运用思考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特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指在原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叠加建设扰动造成的侵蚀,既有常规水土流失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具有以下特点:

1.1人为水土流失点多面广

与自然条件下和农业生产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同,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涉及行业多、形式多样、情况复杂、监管难度高。2019 年水利部遥感区域监管查处违法违规项目 4.9 万个,2020 年遥感区域监管实现全覆盖,查处违法违规项目 3.8 万个。 可以看出,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涉及项目多且分布范围广,难以进行集中连片治理。

1.2扰动图斑发现和提取过程相对复杂

与自然资源部门的违建占地、生态保护红线挤占等扰动图斑提取相比,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提取不是在固定范围内辨识有无扰动迹象及特征,而是在没有参考边界的前提下,勾绘项目的扰动边界,并结合无人机、现场核查等技术手段监测项目防治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工程量来判别,因此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的发现比较困难,提取过程相对复杂。

1.3需要全覆盖、全过程实施监管

水利部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提出全覆盖、全过程的工作要求,即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管而不是抽查,监管时期从施工准备期的“三通一平” 阶段、施工建设期,直至项目完工投入使用的整个周期。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监管需要及时发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所有违法违规行为。

1.4监管内容和指标复杂多样

为规范、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明确监管对象、内容、技术方法和要求,2018 年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规定( 试行)》(办水保〔2018〕17 号),明确了信息化监管概念,即用“天地一体化” 方式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包括区域监管和项目监管。 区域监管和项目监管的共性指标包括扰动地块边界、扰动地块面积、扰动地块类型、扰动变化类型、建设状态、扰动合规性等。除以上共性指标外,项目监管还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情况,表土剥离、保存和利用情况,取(弃)土场选址及防护情况,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历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等。 监管涉及的指标和内容相对较多,信息量大,仅靠单一的监管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所有信息,需要创新监管技术体系。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技术体系

目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区域监管和项目监管已得到广泛实践,然而监管手段信息化应用仍显不足。 传统的“人、车、相机” 现场核查方式难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遥感、无人机技术尚未全面与监管工作相结合。 需要充分发挥遥感影像的覆盖范围广、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化识别、视频监管的实时性、现场照片的直观性、大数据整合的分析功能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各自优势,形成“组合拳”,构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技术体系。

2.1遥感大范围识别发现

卫星遥感技术属于高空监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等诸多优势,国产高分遥感影像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扫盲”的优势。 高分、资源等国产卫星的遥感影像经过预处理,可在米级和亚米级分辨率下及时发现地表扰动线索和扰动图斑,通过水土保持方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得到矢量化防治责任范围,通过扰动图斑与矢量化防治责任范围的叠加分析,判别“未批先建” “超出防治责任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可以分析防治责任范围内苫盖、绿化等比较明显的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为现场复核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2现场监测和重点部位拍摄

现场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首先,要完成全过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前的水土保持方案上报、审批材料,施工过程的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材料,竣工后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材料等进行收集和信息化管理;其次,通过定期对项目重点部位进行现场照片拍摄,分析水土流失情况和风险,检查水土保持措施是否有效落实;最后,基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和扰动图斑信息,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利用水土保持监管移动采集终端判定项目合规性并进行信息填报,同时采集现场照片和视频,对水土保持措施、取(弃) 土场等水土保持监管对象的面积、坡度等进行量测。

2.3无人机精细化识别

针对现场复核中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可采取无人机技术开展项目监管。 无人机技术属于低空监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时效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监管方式相比,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具有以下优势:①机动灵活、工作效率高。 传统的监管方式是在建设单位的带领下实地查看多处项目现场,费时费力,而无人机技术可通过自主规划飞行路线随时查看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机动性强,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提高工作效率。 ②监管范围广,时效性强。 传统的监管方式受时间和地形因素影响,无法对部分项目做到全面监管;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受卫星运行轨道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影像,且部分地区经常出现长时间的降水、多云多雾天气等,导致卫星遥感影像覆盖率和合格率较低;与之相比,无人机不受时间和地形限制,可到达任意指定位置,时效性强,且无人机飞行高度不受天气影响,方便多次重复飞行。 ③影像分辨率高。 与卫星遥感影像相比,无人机可拍摄高精度的正射影像、高清照片、视频等,分辨率可达厘米级。 ④数据成果多样且准确。 无人机搭载的硬件及配套软件日益成熟,可利用相关软件建立的地表模型获取精细化项目扰动范围、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等平面数据,还可以计算土石方量等立体数据,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了丰富、准确的数据成果。

2.4视频实时监控

针对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重点扰动区域、项目水土保持重点措施可安装摄像头,进行 24 h 实时视频监控,弥补现场水土保持监测的盲区和死角,及时发现问题并向生产建设单位预警,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有效落地,避免传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流于形式。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公路、铁路、电力、矿山、管道、城镇建设等不同类型的生产建设活动愈加频繁,造成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越发突出。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德文,蒋学玮,周正立. 人工智能对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支撑[J].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04):1-6.

[2]陈春兰,赵鹏涛. “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在绍兴市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J]. 浙江水利科技,2018,46(05):41-43.

[3]姜德文,亢庆,赵永军,李智广,赵院.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16,(11):1-3.

[4]岳焕丽,周玉喜,潘玉娟,邓肯,张晓丽,董海涛,吴应平.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探索与应用[A].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5:43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