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优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优化建议

赵晴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从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集团化幼儿园发展迅速,作为中国幼儿教育组织的新兴机构形态,近年来也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孩子父母、教育领域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部分集团化幼稚园已经出现“质量稀释”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为我国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几点建议:(1)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坚守教育公益性;(2)避免管理同质化,“因地制宜”规范集团化幼儿园的管理;(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4)构建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

关键词:幼儿园;集团化管理;建议

21世纪初以来,人们逐渐受到教育产业论思想的影响,同时集团化在企业集团和职业教育集团中得到成功运用,因此在面临新时期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困境时,集团化的组织形式进入学前教育界,催生出许多幼教集团。近些年来,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公平的社会需求及政府的高度重视的双向推进下,集团化幼儿园发展更为迅速。幼儿园集团化管理在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是指把一定地域内不同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若干幼儿园整合成为一个发展主体,采用集约化手段,即通过集合要素优势、节约生产成本的方式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2]结合学者关于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有三个大的学科背景,即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其中教育学的学科背景是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关键,因为集团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前儿童,只有围绕学前儿童,处处体现儿童,才能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在促进幼教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提升运作和管理效率等优势,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集团化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基于以下时代背景。第一,民众教育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质与量上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3]主要表现为“入园难”、“入园贵”和“入好园更难”等社会现象,而集团化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解决“入园难”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第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 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在201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21年发布《“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补齐普惠资源短板,完善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和公共服务网络,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从落实普及和解决“入园难”问题,到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入好园难”问题,这就进一步使得集团化组织形式在学前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起来,学前教育界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园实现优质幼教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保教质量及普及率,缓解供需矛盾。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也陆续出台集团化的相关政策及进行了教育集团化的实践。

2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优化建议

2.1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坚守教育公益性

当下教育集团的一个本质特性是非营利性,而我国这种在政府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教育集团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非市场导向,始终坚守着教育的公益性。[4]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明确政府核心作用,合理利用市场和社会资源发展学前教育。但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要保证各集团有管理的自主权,否则容易出现像澳大利亚ABC教育集团因所有权的高度集中而形成的市场垄断。贵州省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集团化办园模式使得区域内的幼儿园,特别是乡村和山村幼儿园管理效率提高,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安徽合肥幼教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政-校-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政府的推动作用,高校和幼儿园的资源能够实现双向流动,在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的同时也能够给高校创造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2.2避免管理同质化,“因地制宜”规范集团化幼儿园的管理

一个组织或者群体一定存在着边界,如果边界不清晰,群体或者组织就越混乱,管理的无效性就越高。[5]如果没有了边界,组织就不存在,因此教育集团作为一个组织,要使得其管理有效和集团内部资源自动流动,成员园之间必须要有明确且深刻的边界,即在集团化管理的背景下要保证集团成员的相对独立性。这就要求集团要尊重组织原有的历史与文化,基于平等与尊重进行集团化管理,避免出现独裁或者高度集中化现象。在幼儿园集团化实践中,如果过于强调管理的一致性,将管理制度“生搬硬套”到各个分园,则较易导致分园丧失“个性”。[6]

为了避免管理同质化,应当挖掘并利用各分园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园的管理工作。但同时也要防止过度追求特色化管理,要在保证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满足幼儿所需的前提下进行。正如张俊所说的那样:教育的原点是儿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我们的终点应该指向的是什么这才是核心。

2.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

教育管理是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效的教育管理能够使得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教育人、财、物等资源,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信息化时代里,智慧管理,即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够节约管理成本,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管理的效益。[7]集团化管理的优点是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使得集团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进而加快建构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

2.4构建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

资源共享的基础是互利,但不意味着必须以等价的服务作为交换的条件[8],但当资源、利益分配不均时容易产生冲突。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幼教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拥有的优质资源会比其他地区多,乡村及边远地区的优质幼教资源就更为缺乏,这容易导致由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的不满。基于以上分析,贵州省构建的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重新调配和利用,同时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这虽然是农村、山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的经验和成果,但在城市间也可以推行和实践构建这样的资源中心,促进城际教育一体化,促进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等在区域内或者跨区域内相互流通。此外还可以构建城乡幼儿园结合的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促进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独特的资源相互流通。从组织合作关系的角度出发,幼儿园集团内部的这种合作关系是合作型交换关系,双方均获得利益的前提是必须对彼此互动的过程都有贡献。[9]因此,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要对成员园保持开放性和自主性,激发园际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资源在集团内部的沟通、流动和更新。

参考文献:

[1]但菲,侯雨彤.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J].教育研究,2013,34(09):84-88.

[2]罗珉著.组织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海英.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社会表现、产生机制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08):11-17.

[4]刘莉莉.集团化办学的理性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8):55-59.

[5]De Board.Robert.1978.The psychoanalysis of organizations.London:Routledg.

[6]但菲,侯雨彤.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J].教育研究,2013,34(09):84-88.

[7]荣荣,杨现民,陈耀华,赵秋锦.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30-37.

[8]刘扬,高洪源.美国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其启示——休斯的理论观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5(07):69-72.

[9]罗珉.组织间关系理论最新研究视角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