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要点分析

王欢如1孙金秋2潘贻亮3

1身份证号330302199310204428  2身份证号33018319821021324X  3身份证号330381198903132619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多层建筑与低层建筑作为常规城市建筑的代表,已无法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一幢幢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一方面为城市节省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又减轻城市人口住房压力,给城市绿化及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空间。但是在高层建筑日益扩大的今天,它的防火问题却成了消防领域乃至建筑界急需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关键词:消防安全设计;建筑安全;高层公共建筑

引言

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除了必备的消防排烟系统、水和电气消防设备设计之外,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便是人员安全疏散设计。特别是当前建筑项目普遍以高层为主,聚集群众较多并且建筑功能、结构布置复杂。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意外事故时,群众能否在最短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地带便成为了衡量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标准之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整体布局的考虑,并科学制定消防安全设施,以确保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带来的安全风险。

1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设计问题

1.1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超高层建筑如果发生火灾,火灾蔓延速度将会十分迅速。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超高层建筑的储存容量相对较大,荷载能力强,而且其内部的结构与普通的建筑并不一样,存在更加复杂的特点。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如果建筑的防火分隔失效:如防火墙(隔墙)存在开口、楼层井道无防火封堵,火灾将迅速蔓延,甚至会发生“烟囱效应”,进而造成火势失控,形成立体的燃烧形态。能够对超高层建筑的火势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就是风速,如果在发生火灾时,风速较大,则会助燃火焰,使火势蔓延的速度更快。而且,在超高层建筑中,越高的楼层就越会受到风速的影响,而且随着楼层的升高,风速对火势的影响也会逐渐加大。这样就会导致火势蔓延的速度有了飞速提升,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防火分隔,就会使整个建筑都被火势吞没,很难再进行扑救。在此情况下,需要相关消防人员更加注重控制火势的蔓延,如果发生火灾,需要将其蔓延速度控制住,以保障人群的疏散速度能够提升,不会由于火势太快而无法迅速疏散人群。

1.2消防设备存在隐患

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的相关设备,主要是指消防电梯、消防指示灯、排烟系统等关键设施。为了避免在火灾发生期间群众受到浓烟以及复杂建筑功能、结构布置因素的影响而延缓疏散进度,通常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建规》来配置合理的疏散楼梯,并科学、合理的布置消防指示灯等指引人员疏散的关键设施,以确保人群能够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进入安全疏散出口。然而在对该项目装修示范楼层消防安全设计进行检查时发现,个别楼层的疏散指示装置设置较为稀少、甚至出现指示方向错误,同时室内装修介入后对原设计平面布局做了局部的修改,但指示灯布置路线确没有根据布局做再优化设计;并且排烟系统在功能、效果方面无法满足室内消防需求,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需要对其展开进一步调整。

1.3建筑消防设施不佳

多数公共建筑为满足商业使用需求,往往配备物资储存仓库,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大超市的内部空间,提高结构跨度,该种设计模式虽然可以满足超市的使用需求,但是一旦出现火灾,会导致人员疏散受到限制。同时,若管理不当,可能存在货物遮挡安全出口以及相关标志的现象,甚至影响消防通道的正常通行。管理人员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没有正确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势必导致消防危险系数上升,给消防救援工作埋下巨大隐患。

2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要点分析

2.1立足于消防技术标准,注重方法创新

建筑消防设计创新目的明确,有章可循。建筑消防设计创新应立足于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目标、功能和性能要求,避免创新失去方向。我国工程建设标准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正在建立以目标、功能和性能要求为主导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与以技术措施为主的各层次推荐性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为建筑设计、建筑消防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广阔空间。大量功能多样、空间复杂的新建建筑、老旧城区和既有建筑改造,其消防设计都将需要应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从而实现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的适度性和防火设计的合规性。在新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下,消防安全的判定依据是标准规定的目标、功能和性能要求,这种以目标和功能为基础的建筑消防设计方法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大型复杂建筑建设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工程应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2.2注重先进消防设备使用

先进的消防设备对与火势扑灭而言十分关键,当代消防技术发展迅速,监控手段多样化,智能疏散系统、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广泛应用,为人员密集场所、大空间、电气绝缘性要求高的火场的初期火灾扑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对此,需要在进行消防设备选择时,更加注重消防设备的质量与适配性。首先,在消防设备的选用方面,应该更加积极地选用先进、智能化的消防设备,采取先进的消防技术,严格地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与安装,确保消防设施能可靠、准确、及时、智能、便捷地投入使用。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构配件、防火涂料或处理液等建筑或装修材料,需要采取抽样的方式检查,对其耐火等级等参数行进场检验,有疑问的需取样送检验检测机构检测验证。其次,需要结合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完成对建筑防火系统的布控,同时,需要建筑设计各专业人员各通力合作,掌握火场条件下人员的心理,因地制宜地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多方向多维度引导人员疏散。同时,参建单位要明确避难区域的照明设备,保障其避难区域能够更好地使用。

2.3防烟系统

防烟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烟气对于人员疏散必须经过的前室和楼梯间的侵袭,对于高层公共建筑而言,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均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时对送风系统风机的选型,加压送风口的位置布置都要结合建筑的布局而进行,设计时尤其要注意的是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要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余压值设计,余压值过高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过低又达不到预防烟气侵扰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前室和走道之间压差宜为2~30Pa;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宜为40~50Pa。具体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过计算确定时,但是计算时要考虑门洞以及常闭送风阀的漏风量。同时设计送风管道时,对于相关材料的选择也需要特别注意,如管道不应使用土建风道且耐火极限要满足《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规范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为提升消防水平,降低人员财产损失,需要做好建筑防火设计,加强防火管理。管理人员需针对现状消防设计和消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及时排查火灾风险,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梦瑶,张靖岩,杨玲.面向韧性城市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韧性评估[J].建筑科学,2020,36(05):115-119.

[2]郝广雨.一起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的调查与整改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05):772-774.

[3]吴振坤.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09):1396-1299.

[4]杨琦,贺煜华,林玲.超限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安全性能提升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22,38(16):83-88.

[5]俞云耀.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2(0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