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构建与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构建与设计

许淼

齐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210000

摘要在电力集中监控管理平台作用下,切实增强公司供电系统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构建出具有高级功能性变电站,进而达到高质量、安全、平稳供电目的。为此,文章在明确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思路基础上,分析出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技术特点,并对通信系统基本设计进行探讨,而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应用经济效益。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自动化;设计

引言:本文研究的公司,其厂区内大部分变电站建设时间久远,其中大部分装置设备投入使用,一直应用到现今,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变电站设备数字化水平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其中多数还在沿用传统人工操作方式,直接影响了设备检修效率和质量,无法保证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特别是恶劣天气、夜间等特殊时间段,很难保证24小时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以致于工作效率不高,设备安全隐患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为此,必须积极引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构建高质量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切实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实现安全可靠供电。

一、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总体框架设计思路

(一)主站层

    在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中,主站层的主要任务就是采集变电站综保、获取相关电气数据,进而实时监控变电站电气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力集中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主站系统,针对各子站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数据监视,同时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进而更好管控所有变电站,依托主站系统,可以更好采集电能量,准确统计、分析出相关数据,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采集到现场保护装置相关保护信息,进而为电力调度工作人员提供合理建议[1]

(二)变电站采集层

    可以根据变电站情况,在内部增设相应的采集通信柜,该通信柜涵盖了规约转换器、站内交换机、远传交换机等,完成独立组屏。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设备(交换机)需要预留出总数30%的冗余量,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后续通信设备增加所需增容空间。在规约转换器作用下,可以利用网线或RS485线,获得采集站内电气设备数据,并将数据上传给总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

(三)通信层

主站层需要与变电站层进行数据交换,而实现交换需要经过通信层作用,其中通信系统设计主要按照星型光纤架构进行光纤铺设,在此过程中,对于通信光纤设计,建议采用环网设计,或者进行冗余配置,在此过程中,仍需要应用原有工业网。

(四)现场电气设备

在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构建中,需要设置相关电气设备,其中涵盖了变电站已有装置,如中央信号系统、综合保护单元、直流、变频器、UPS设备、无功补偿装置,还有一些具有通信功能的其他设备。此外,还需要新安装一些设备,比如电池在线监测巡检仪、母线在线监测装置、视频监控装置,以及高压柜综保改造、小电流接地装置、温湿度监测装置。这些新增设备主要运用RS485总线或者网口,与规约转换器接入。

二、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技术特点分析

1、该电力集中监控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因为控制系统可以与下层控制设备建立良好链接,与此同时,也可以与上层管理系统集成建立联系,其扩展性可以满足后续系统升级改造需求。

    2、在该系统作用下,可以实现电力集中化管理,并针对性的控制,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分散风险影响因素,进而提高监控系统安全可靠性。此外,由于系统内部可以实现科学配置、灵活调整,具备一定弹性,所以能够根据具体工艺处理要求、用户需求等进行综合优化处理。

    3、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开放性、兼容性特点,所以为各类品牌软硬件应用提供了良好空间,进而使得不同时期建设的系统相互融为一体。同时,该系统具有一定冗余与容错能力,可以保证系统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4、在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应用下,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进而根据数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故障报警,处理各类事件,并且也可以制定出科学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故障信息推送。同时,该监控系统能够远程浏览、查询现场设备数据,进而充分发挥管理功能[2]

    5、在构建监控系统过程中,由于预留了接口,所以可以与变电所内关键系统建立联系,进而实现信息交互,确保各类数据互通,实现联动操作。此外,该监控系统也可以与公司上层后台系统建立有效连接,这对设备、系统后续维护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资源浪费问题发生,进而更好节约企业供电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利润。

    6、通过构建电力集中监控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全景数据采集,并在可视化技术作用下,全面监视供电运行信息、保护信息、开关状态运行情况,并实现综合展示。如图1所示,为该公司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基本架构。

1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架构

三、通信系统基本设计

(一)关键硬件设备

    在电力集中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了一些硬件设备,如监控工作站、维护/报表工作站、SCADA服务器、规约转换器,此外,还有主网交换机、通信管理机、卫星钟、视频监控系统。

(二)基本构架

    为满足电力集中监控系统通信需求,需要在公司原有工业网基础上,接入电气设备传输链路,而后按照点对点的单网链接方式,借助光纤作用,促使厂区6 kV变电站可以集中到监控室中。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应用到一些电气设备,比如UPS设备、综合保护单元、多功能表、其他具备通信功能等设备,这些现场设备也是利用RS485、网口等通信口,与规约转换器建立联系,并利用交换机,使得规约转换器获取到的数据可以传输给集中控制中心。

(三)通信系统功能

    第一,在通信系统作用下,可以呈现出多种报警方式,如电话、语音、屏幕画面、声光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用户实际需求,合理设定不同报警级别,而后依托通信系统作用,完成分组报警。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发生严重情况,则报警提示需要借助浮动消息窗口,自动及时弹出,同时弹窗会进行报警信息提示,帮助电力公司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发生警情位置、状态,与此同时,也可以为不同设备报警提供专家处理方法参考,并第一时间出具应急处置方案和操作方法。

    第二,该通信系统还可以满足移动客户端需求,可以按照不同级别,完成故障信息的推送,从而不断强化公司故障应急处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实际运行状态、设备启停信息的远程查询,更好掌控变电站变化,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电力相关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

    第三,在该系统作用下,借助在线监测、画面显示功能,可以获取不同级别开关、刀闸、断路器变化情况,也可以掌握各类变位信息,更好了解电源切换运行状态,进一步提高运行监视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

第四,借助通信系统作用,可以实时获取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而掌握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电能、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变化情况,并监视供电运行信息、保护信息、开关状态实际情况,与此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来,为工作人员提供可视化全景监控画面,进而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问题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处理解决。

    第五,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借助通信系统作用,对各回路相关报警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包括直流、EPS、保护器动作事件、UPS,还有中央信号、变频器等相关报警信息,有助于提高故障监管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第六,变电站运行状况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并反馈出曲线图,在此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获取并统计供电系统电能消耗具体情况,并自动打印出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改变以往人工手动抄表、计算工作模式,为工作人员节约大量时间,用于监管维护系统中[3]

四、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应用经济效益

一方面,可以从直接效益层面分析。以本文研究的公司为例,其工厂内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高压变电所、低压变电所。其中7座高压变电所,属于无人变电所,与电气运行规程运行不能少于10人要求不相符,对此,可以引入智能集中监控系统,改善这一问题。改造后,电气运行方式主要呈现出集中运维中心模式,在智能化、数字化运行下,可以减少一半的巡检运行人员,根据该公司工作人员统计,以年为单位,人工费用可以降低1490万元。同时,通过计算可知,电气车间每年人均人工成本为21.3416万元,则改造项目回报年计算为:1737万元/(21.3416万元/人x70人)=1.16年。因此,构建智能化、数字化集中监控系统,在1.16年左右便可回收成本。

另一方面,从间接效益视角分析可知。综合分析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应用情况,不难发现,系统关键设备参数显示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可以在监控系统范围生成对应的电压报表、电流报表、电量报表。此外,电气报表准确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曲线数据库,并参考历史趋势曲线分析出相关模拟量、电度量实际运行情况,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以往人工手动统计、计算下低效、失误发生概率,使得运行维护效益更加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除此之外,关键设备保护器、直流、UPS、变频器报警信息可以及时传输给网络监控系统,并发出声光报警,而后借助移动终端作用,通过微信、短信、即时通的作用,按照不同级别故障进行相关信息推送,进而提高故障报警效率,促使应急处理更加高效智能。

结束语:

综上,本文在研究变电站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构建与设计过程中,主要结合某公司电气系统实际情况,利用数字化建设实现电气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在实际构建中,主要应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构建出智能化供电网络,凸显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志磊,李华魁.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消防远程集中监控系统[J].电工技术,2022(08):132-133+141.

[2]孙伟娟.浅谈变电站集中监控信号优化处置办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32-33.

[3]梁芝贤.通信动力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供用电,2009,26(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