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3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李海棠

湛江骨科医院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开展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PKP)联合体位复位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分为参照组(采用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与干预组(采用PKP治疗),均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5-2023.4.30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角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椎体高度比参照组高,Cobb角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开展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疼痛,促进椎体高度与Cobb角恢复正常,值得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椎体高度;Cobb角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作为老年群体常见病症,是脊柱转换部位的同时,也是脊柱两个生理弯曲的交接点,该部分椎体活动度较大,受力较为集中,极易发生骨折,主要是因老年人群机体合并骨质疏松症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感显著、呼吸功能障碍、脊柱畸形且难以置于,需要及时予以有效措施闭合患者骨折端,避免病情加重诱发其他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降低[1]。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PKP)逐渐成为临床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式,该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腰背部症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纠正脊柱畸形,促使椎体能够发挥正常作用。但由于手术治疗无法帮助患者解除畸形脊柱对远期神经的压迫,导致部分患者在术后仍然存在疼痛症状[2]。体位复位作为临床一种传统复位方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解决脊柱生理弯曲问题,减轻畸形对椎体形成的压迫。鉴于此,本文旨在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开展PKP联合体位复位治疗的实际效果展开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21.5-2023.4.30收治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均组40例,参照组男女各22、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8±4.15)岁;干预组男女各24、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3±5.0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经腰椎MR与CT确诊[3];(2)研究样本资料齐全,未见缺损;(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排除标准:(1)合并颅脑外伤;(2)合并脊髓损伤;(3)存在其他部位的脊椎压缩骨折;(4)合并其他骨科疾病;(5)椎体中柱受到严重破坏;(6)因自身因素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手术方法如下:术前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应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其C臂肌作透视处理,在其相对严重的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操作,主要入路位置尽可能选择椎弓根;应用骨穿刺针插入其椎体内,注意在插针过程中需要控制整个过程,针尖插入椎体前三分之一时,需注入造影剂,同时予以静脉造影等相关检查;实际手术治疗中,若未见引流静脉显影或静脉造影渗漏的情况,则需要在牙膏器缓慢注入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根据患者骨折程度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并实际调整穿刺针方向;在手术实施期间,需格外注意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是否有外溢的现象,防止其流入神经根或椎旁静脉丛,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需在水泥完全固定后,方可拔出穿刺针,以此避免通道逆流发生。术后积极开展预防感染及炎症的发生,做好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及护理工作。

干预组开展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体位复位: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术前由操作者将患者双下肢进行向上牵引做复位处理,借助C臂机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复位效果欠佳,则需安排一人使用手掌按压骨折部位的椎体棘突处,以此促进椎体恢复至正常高度,改善后凸畸形症状;(2)PKP治疗:患者在复位成功后接受手术治疗,于透视下对椎弓根进针点进行定位,实施局部浸润麻醉,进针点选于椎弓根外上方想椎弓根内下方穿刺;穿刺点一般位于左侧10点与右侧2点的位置,结合正侧位透视结果对进针角度与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促使压缩椎板与进针方向能够保持终板平行。在插入导针后更换工作导管并置入椎体后缘,钻孔,插入球囊扩张,在透视下将造影剂膨胀,在椎体高度恢复后,抽出球囊,调骨水泥,在抽丝期分期、缓慢注入3-6ml骨水泥。一旦发现骨水泥渗漏至椎体间隙、侧方与椎体后缘时,便需立即停止注射。在骨水泥凝固前旋转骨水泥导针,避免骨水泥“拖尾”现象;待骨水泥凝固后拔针,予以压迫止血;对侧经椎弓注射方式与上述一致;术中及术后予以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避免因骨水泥导致肺栓塞或过敏反应,或因骨水泥渗漏引起多种并发症;术后第2d便可下床活动,适当开展胸腰椎功能锻炼,3-5d便可出院,1个月内佩戴腰围保护,避免腰部过度屈伸活动。

1.3观察指标

(1)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评分结果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2)比较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角,使用比例尺测量手术前后侧位X线射片上最大塌陷处椎体高度;借助X射线检查计算两条分别于上端椎体上缘与下端椎体下缘垂直的直线之间夹角[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VAS评分

治疗前,干预组VAS评分与参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VAS评分(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40

7.65±1.02

6.89±0.42

干预组

40

7.60±1.04

4.31±0.28

t

-

0.217

32.326

P

-

0.829

0.0001

2.2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

治疗前,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角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椎体高度比参照组高,Cobb角比参照组大,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s

组别

n

椎体高度/cm

Cobb角/°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40

2.13±0.43

2.26±0.14

25.76±4.12

8.35±1.42

干预组

40

2.08±0.13

2.59±0.54

25.22±4.97

4.64±0.46

t

-

0.704

2.267

0.529

15.720

P

-

0.484

0.026

0.598

0.001

3讨论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临床常见外科病症,加之老年群体时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患者麻醉耐受程度,延缓手术恢复。近年来,该病患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以往实施的经皮穿刺成形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因后期治疗周期较长,增加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风险,且止痛药物的过度使用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或消化性溃疡症状,从而增加患者治愈难度,降低生活质量。故此,临床目前依旧提倡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病症,促进骨折端快速愈合。

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纠正后凸畸形与恢复脊柱高度能够减少对患者消化与呼吸功能的影响,降低腰背部驼背与疼痛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伤残死亡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椎体高度比参照组高,Cobb角比参照组大,P<0.05。进一步证实体位复位联合PKP结合两种治疗方式的有点,将其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能够充分达到缓解疼痛与改善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目的。PKP术中球囊扩张时椎体扩张程度要比椎体高度恢复复位程度大,进一步提示PKP术中球囊扩张挤压周围松质骨造成骨折,但应力被压缩变性的骨小梁吸收,并未传导至椎体终版,故仅有部分复位的效果。另通过对患者开展体位复位,在俯卧位行过伸拉下依靠重力与手掌按压,通过对伤椎的上下椎间盘、前后纵韧带的牵拉恢复作用,能促使伤椎皮质骨被牵拉而获得复位,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后凸畸形与恢复伤椎的前中高度[6]。椎体的有效复位能促使椎体内空腔呈负压,缓解灌注骨水泥的阻力,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而适当的骨水泥注入量不仅能够达到恢复椎体强度与止痛的目的,还能够减少相邻骨折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开展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效果确切可行,能够在缓解疼痛程度的同时,改善椎体高度与Cobb角,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厉洋,隆晓涛,杨阜滨,等. 过伸性体位复位与非复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2020,36(11):997-1003

[2] 陶宗飞,孔志阳,王志刚. 椎体成型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3):303-306.

[3] 陈斌彬,毛克亚,刘建恒,等. 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VP与单纯C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5):417-421,436.

[4] 邝冠明,高庆鹏,杨震宇,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研究[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12):982-986.

[5] 罗金金,丁彩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医正骨,2022,34(8):8-11.

[6] 顾晨希,虞宵,黄安全,等. 单侧椎体后外上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2,19(5):16-20,26.

项目信息: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B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