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小科普

/ 2

科普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小科普

陈科

镇雄县人民医院,云南昭通  657200

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吃错药”而入院治疗。药物具有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但由于很多人服药剂量、方法、时间不正确,或者不知道服药的注意事项等,不仅不能发挥药物的效果,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威胁生命。所以说,用药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用药,合理用药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需要在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基础上服用药物。人们总说是药三分毒,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有效地防治疾病;而反之,轻则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疾病治疗时间,重则可能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通过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来避免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首先,需要学会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我们在药店购买药品时,经常会听到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字眼,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两种药物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处方药就是需要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够调配、购买与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物则不需要开具处方,患者可自行判断、购买与使用。与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药效更加明确,临床应用时间更长,且不良反应较少。非处方药又可以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处方药只能够在配有执业药师或以上药学专业人员,同时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社会药店及医疗机构药方购买,可通过药品宝藏和上底色为红色“OTC”标志来判断。乙类非处方药可在除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OTC”标志底色为绿色。

第二,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通常,药品说明书上主要记录有药品名称、适应症、成分、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这些内容为用药提供指导,因此,需要在用药前认真阅读。尤其是适应症、禁忌、用量等,如果存在不明确的内容,需要及时咨询医师,避免带来隐患。

第三,处方类药物服用时需要严格遵照医嘱,切勿擅自使用。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和抗菌药物,切不可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第四,孕期、哺乳期、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需要尤其关注用药禁忌,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第五,任何药物都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即便是非处方药物,在长期大量使用时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第六,注意药品存放,按照说明书科学、妥善存放药品,避免因药品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同时药物存放需要避开儿童以及精神异常者容易接触到的地方,一旦出现误用情况,应及时携带药品和包装就医。

第七,注意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药品具有治疗、预防疾病的作用,能够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同时规定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保健品与药品的本质区别在于,保健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只具有保健功能,不能用于疾病治疗。因此,避免受虚假广告欺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疾病。

三、常见的服药误区有哪些?

1、随一日三餐服药。很多药品说明书都写有“一日三次”的用药说明,因此很多人都会根据用餐情况下在三餐前后服药。实际上,一日三次是指将一天分为3段,患者应每8小时用药一次,才能符合人体内的代谢速率。而一般说的饭前服用,是指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如果已经在饭前吃了很多食物或零食,则不处于空腹状态,此时服药也是不正确的。饭后服药是指在饱腹状态下服用药物,而不必一定要在饭后服用。

2、口服药物时干吞。很多人为了省事,在口服药物时直接干吞,这样是不正确的。一方面,这一服用药物会损伤食道;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溶解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形成结石,如一些磺胺类药物。

3、躺着服药。这样服药容易使药物黏附在食道壁上,影响疗效的同时还会对食道产生刺激,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时甚至会损伤食道壁,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因此,服药最好采用坐位或站位服药。

4、使用饮料送服药物。正确的口服用药需要使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一些饮料、茶水、果汁等都有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产生危险。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促进药物溶解,对胃黏膜产生损伤,严重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会降低药物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5、服药后马上运动。药物在服用后,一般需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药效。在这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如果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降低药物吸收的效果。

6、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这些药物之间很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如在服用避孕药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脑溢血药物,则容易导致避孕药失效。服用抗抑郁药物同时,服用了抗过敏药物会导致药效降低。治疗咳嗽的甘草片容易导致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效。

7、掰碎或用水溶解后服用。很多人在吞不下药物,或者怕儿童噎住时,就会掰碎药物或用水溶解后服用,这样会降低药物疗效,同时还会加大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掰碎后服用,没有肠溶衣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会被溶解,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将药物溶解于水再服用,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医生嘱咐下正确用药。

8、服药时饮水过多。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溶解吸收。一般情况下,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即可。如果是一些糖浆等特殊制剂,尤其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表面,形成保护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因此,糖浆类药物服用后5分钟内不建议喝水。

四、服用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服用中药时应以温开水送服,不能用果汁、饮料等。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绿豆汤等。

2、如西药与中药同时服用,应间隔1~2小时,让胃排空,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3、当归、枸杞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但如果患者存在自体免疫系统问题,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不可随意服用这些药材。

4、中药西药同时服用或打算停药中药前,应先征求医生意见,避免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和药物疗效,需要合理用药。而一些疾病可以不用服用药物,如普通感冒,可在患病后注意休息,多饮开水、保持口腔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经常开窗通风等,一般情况下,可在5~7天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