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陈海波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是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本文从部队后勤装备保障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快速发展和军事技术的日新月异,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已成为军事斗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战场胜负的最终结果。在这个新的战争背景下,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深入探析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对于提高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概述

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是指在军事行动中,为部队提供所需的各类后勤装备和物资,以满足部队的作战、训练、生活等需求,保证部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作战的一种支援活动。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涉及到装备采购、维修、运输、保养、更新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创新机制、优化资源,以适应不同战场环境和任务需求[1]。部队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复杂性。部队后勤装备保障涉及多种类型、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的后勤装备和物资,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环境、条件和标准进行综合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动态性。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适应部队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后勤装备和物资的配置、分配、运输和补给,以满足部队的实时需求;紧迫性。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快速响应部队的紧急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后勤装备和物资支援,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灵活性。部队后勤装备保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和渠道,提高后勤装备和物资的获取、利用和保护效率。

二、当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是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后勤装备保障机构的职能、权限和责任不清晰,导致后勤装备保障资源的配置、使用和管理不合理,效率低下。

二是后勤装备保障能力不足。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主要包括后勤装备的采购、储存、运输、维修、更新等方面。目前,部队后勤装备采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导致后勤装备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部队需求;后勤装备储存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导致后勤装备的损耗和老化;后勤装备维修能力低,技术水平差,导致后勤装备的故障率高,寿命短;后勤装备更新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后勤装备的更新速度慢,与部队作战需求脱节[2]

三是后勤装备保障理念落后。目前,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还没有充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需求,还没有建立起以信息为核心的后勤装备保障理念。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导致后勤装备保障的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共享和交流不畅。

三、加强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一)战略层面,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与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

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和主权,制定的关于安全目标、方针和措施的总体规划。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根据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确定后勤装备保障的目标、任务和范围,以及所需的资源、组织和制度。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多重安全威胁,需要构建以核心利益为牵引,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目标,以积极防御为基本方针,以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为主要任务的国家安全战略。因此,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后勤装备保障效率、质量和速度为重点,以建立灵活高效、集约节约、科学规范、协同配合的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为目标。首先,加强后勤装备规划。要根据战略需求和作战任务,制定全面、科学的后勤装备规划。这包括明确装备需求、制定装备采购计划、评估装备现有状况以及确定装备更新和升级计划等。通过规范化的规划,确保后勤装备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后勤装备保障的精确性和效率。其次,优化后勤装备结构和配置。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估,根据实际作战需求和资源状况,优化后勤装备的结构和配置。通过优化后勤装备结构和配置,提高装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多样化的作战需求。最后,加强后勤装备管理也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的后勤装备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装备台账、信息系统和维护记录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对后勤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采购、入库、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同时,加强对后勤装备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提高后勤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

(二)战术层面,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与作战需求相协调

作战需求是指部队为完成作战任务,对后勤装备保障的具体要求和期望。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根据作战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后勤装备保障的方式、方法和规模,以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当前,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快速、精确、高效和多样,要求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同的作战环境和对手。因此,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以支持部队机动作战为核心,以提高后勤装备保障的精准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为要求,以实现后勤装备保障的前移、快速、智能和多元化为手段。首先,加大对后勤装备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后勤装备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后勤装备管理、维护和修复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建立健全后勤装备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和奖惩机制,激励后勤装备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为后勤装备人员提供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动力和归属感。最后,加强后勤装备保障体系建设也是关键。要完善后勤装备保障的法规制度,确保后勤装备保障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同时,加强后勤装备保障的协调和指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响应预案,以便迅速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需求。

(三)技术层面,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科技发展是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后勤装备保障的影响和作用。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优势,不断提升后勤装备保障的水平和能力。当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后勤装备保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部队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后勤装备保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因此,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应以推进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后勤装备保障网络化指挥为关键,以促进后勤装备保障智能化管理为目标。首先,加快推进后勤装备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建立完善的后勤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后勤信息的全程可追溯和实时监控。这将提高后勤装备保障的精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延误。同时,推广数字化管理和电子化文档,实现后勤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交流,提高后勤装备管理的效能和便捷性。其次,加强后勤装备的智能化研发和应用。通过引入传感器、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装备的智能监测、故障预警和维修支持。同时,研发智能化装备和工具,提升后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后勤装备的智能化发展。此外,加强后勤装备的网络化建设也是关键。通过建立后勤装备的网络通信和互联互通,实现装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这将提高后勤装备保障的协同性和配合度,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后勤装备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最后,推动后勤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和推广统一的装备标准和规范,确保后勤装备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这将促进装备的互通互联,提高后勤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和协同性。同时,加强后勤装备的测试和评估,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损耗,提高后勤装备的适应性和可用性。

结束语:

在现代战争中,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对于战场胜利至关重要。通过综合的对策,我们能够不断提升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为军事斗争的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通过战略、战术和技术的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完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部队在作战中具备持续战斗能力和战场胜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万历,王阳,李怡勇,等.新时代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刍议[J].中国军转民, 2023(2):3.

[2] 代冬升,连云峰,张福元,等.装备保障数据中心体系结构设计[J].国防科技, 2021, 042(002):121-126.

[3] 麻吉,李滨.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