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轨道维修常见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轨道交通轨道维修常见问题探究

孙春雨

身份证号:372901198312281022

摘要:随着地铁线路数量增加,钢轨的养护和维修成为地铁运营关注的重点。后期钢轨管理工作将不断总结现有运维经验,在新型工艺材料运用、钢轨数据智能检测、钢轨状态综合分析等方面深入探索,科学制定钢轨养修制度,确保轨道交通运行安全。下面本文就轨道交通轨道维修常见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轨道维修;常见问题;

1轨道交通轨道伤损研究概述

1.1 波磨及波磨掉块

钢轨波浪形磨耗,简称波磨,是指在轮轨滚动接触表面出现的类似波浪的规律性不均匀磨耗现象。影响波磨的因素有很多,波磨和曲线半径、扣件类型、道床结构、车辆轮对、行车速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地铁波磨主要发生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半径越小,波磨发展越迅速。波磨掉块,即波磨产生后,由于车轮和钢轨振动,在波磨波谷由于钢轨应力集中产生裂纹掉块,波磨掉块一般产生于轨道弹性较差的波磨地段。

1.2 侧磨及轨距角掉块

钢轨侧磨发生在曲线上股,列高速通过曲线时,曲线上股钢轨为车辆轮对导向,曲线上股钢轨在轮对竖向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产生侧磨。曲线侧磨主要在小半径曲线区段,半径越小,侧磨发展越迅速。这是由于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车辆通过较小曲线半径线路时的轮轨横向力和冲角较大,使得轮缘极易与钢轨贴靠加剧轮轨间的作用导致其磨耗相对较大。其次,车辆在通过较小曲线半径时轮对会产生较大横移量或轮轨导向力不足将导致两点接触和严重的钢轨侧磨现象。

1.3 接头类伤损

1)钢轨眼孔裂纹。从受力角度分析,钢轨眼孔位于钢轨中和轴附近,由于轨腰钻孔,钢轨强度降低,在应力传递过程中,螺栓孔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接头错牙、轨缝等因素,车轮通过接头时产生冲击,螺栓孔周围应力集中加剧,从而形成钢轨眼孔裂纹钢轨眼孔裂纹也与钻孔作业有关,钻孔位置偏斜、钻孔未倒棱都能造成钢轨眼孔裂纹,钻孔位置偏斜,螺栓和钢轨受剪,钻孔未倒棱螺栓孔附近积累较多铁屑、毛刺,在螺栓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眼孔裂纹。

2)轨头裂纹。轨头裂纹主要发生在接头钢轨踏面,分为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产生主要原因是轮轨接触接头振动冲击较大。发展规律为:有缝线路钢轨轨端出现肥边,肥边不及时打磨会造成轨面压塌,加剧轮轨接触振动,后碾压形成钢轨横向裂纹,接头处胶垫失效刚度变大,加剧接头裂纹向纵深发展。

1.4 钢轨电击伤

地铁电击伤分为两类:一类是挂地线操作不当造成电灼伤;一类是钢轨附近金属物火花放电灼伤钢轨。第一类挂地线灼伤钢轨,为了保证安全,靠近接触网作业均需挂地线,按照正确作业流程,接触网断电后才能挂地线,由于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在接触网带电的情况下挂地线,把接触网高压电瞬间引到钢轨,造成钢轨灼伤。第二类火花放电产生电击伤,由于电气化线路,钢轨有回流的作用,地铁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压为直流达1500V,靠近钢轨的铁丝、钢筋等金属产生火花放电效应,灼伤钢轨。

2维修策略

2.1 确定维修工作周期

(1)针对轨道交通要开展计划性维修工作,一般是将状态维修作为关键,维修周期的确定则要结合轨道线路的实际情况、变化规律以及特点,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检修的实效性,更好地维持其使用寿命。若是开展临时性修补,则主要是以病害发现后超限分级控制原则落实具体工作,多数临时性修补工作都是在轨道月检工作结束后进行。(2)要对轨道静态检查周期和动态检查周期予以监管,静态检查周期一般是每季度完成一遍全线检查,动态检查周期是每月进行全线轨道检查,并且以轨道线路道床检查为重点。(3)运营初期每48h进行全线一次巡检,运营正常后视情况而定。车辆段则要按照72h检查一次的方式进行重点管理。

2.2 线路保养要点

在地铁轨道维修管理控制工作中,要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和标准落实具体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维持良好的应用模式。(1)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出经常保养管理值的线路,并对道床予以整理。有效调控轨道缝隙的同时,保证线路锁定效果满足应用预期。(2)要对轨道加强设备予以整修处理,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落实具体工作,依据运营企业实际安全管理标准开展具体工作。

2.3 纠正性维修

(1)要调整轨道的几何尺寸,确保轨道的运行情况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更好地维持良好的控制效果,确保整体轨道运行结构和道路体系满足维修作业验收标准和要求。(2)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案。完成钢轨打磨、钢轨焊补、轨枕更换修理、支块承处理等工作,并及时进行伤损钢轨的更换,修补断轨,结合检修工作及时了解道岔部件和失效连接零件的情况。(3)结合线路的运行状态,保证起道应用控制的合理性,对于混凝土枕地段则要撤除调高垫块,集中检查和处理,以保证具体应用控制的规范性。

3日常维修管理

(1)要结合轨道交通的基本情况,对结构各个部件进行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包括钢轨结构、扣配件结构、整体道床结构。由于本工程项目本身是无砟道施工项目,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工装、操作细则和管理措施组织标准化作业,保证无砟轨道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在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严禁在道床上行车和碰撞轨枕。而在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中,也要对具体因素予以管控,维持良好水平。(2)科学分析轨道状态,合理制定维保方案。在运营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可用TQ1值的变化加以反映,并预测轨道状态的发展趋势,作为制订短期和中长期轨道养护维修计划的依据。同时也利用质量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每个工区管辖范围内的平均质量指数进行比较,评价各工区的设备维保水平,平均轨道质量指数低,则说明该班组所辖设备整体质量较好。

4 优化维修管理组织

(1)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方案对地铁轨道维修管理工作予以集中管理,制定相应的维修制度,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维修机制落实具体工作,提升维修处理的基本水平,避免维修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将维修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进行联动,确保责任能落实到个人,有效建构完整的管控模式,提高统一分析管理的效果。(2)要落实修养分开的维修管理策略,综合维修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保养、临时性修补或是工作量较小的纠正性维修。而工作量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则要委托专业人员开展,确保维修工程顺利展开,为统一管理控制提供支持,并在阶段性维修后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3)要结合管理要求指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并在每次维修工作结束后进行登记,有效了解维修项目和维修重点,完成数据对比,更好地提升设备的应用效果。(4)维修工程部门要对纠正性检修项目予以集中验收和评定,利用质量组织随机抽样检查评定的方式,提升检修管理控制的整体效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轨道维修保养管理控制工作中,要着重关注日常管理和阶段性维修的重要性,提高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从日常维修、组织优化、纠正性维修、维修周期、保养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更好地满足维修管理要求,共同提高地铁轨道运行质量,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博,遆旭,王昊,尹贵年,王龙.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维修常见问题及对策[J]. 中国高新科技,2022,(20):76-78.

[2]辛永生,张纯清,穆青. 城轨维修养护用电传动锂电池工程车设计[J]. 铁道技术监督,2022,50(11):48-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