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分析

王昌军

 云南省昭通市烟草公司大关县分公司  邮编:657400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管理机制创新,本文结合实际思考和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构建的不同环节,包括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构建机制,希望可以形成更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管理机制

现代农业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科技的研究对象本身较为特殊,又容易受到多元和复杂因素的影响,进而体现出了明显的公共性特点、基础性特点以及长期性特点和风险性特点。农业科技持续发展和创新息息相关,但管理工作的实施又异常困难,有必要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构建问题上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让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更快更平稳。

一、农业科研投入机制

科研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顺利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科研投入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但是投入的总量仍旧存在着很多的提高空间。一方面是用于农业科研投资的强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农业科研项目的稳定性支持比例存在不足,在参加农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优秀和拔尖的人才可能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们不但要完成科研项目,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并配合农业的各项活动,导致他们从事专门研究的时间极度缺乏,还有就是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农业科研项目相互之间重叠,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并不高,在农业科研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向财政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农业部门、开发部门等不同的部门申请相应的项目,甚至同一个内容的项目需要多头交账,才能保证科研的顺利运转,这就会导致科研人员的精力被分散,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效也会不理想。

农业科研创新具有公益性特点,这就需要财政部门在持续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同时,构建形成现代化的科研投入机制,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努力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方向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充分,又能够获得稳定支持的良好科研环境,形成一批更加优秀的高层次水平人才。而农业科技创新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则需要当地财政部门能够针对一些特色和优势的产业设置行业科研专项,加大基金科研业务费用的投入支持力度,形成一批竞争性科目并提高总投入水平。

二、农业科研立项机制

农业科研的立项方向能够体现出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如今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针对于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引领作用以及农业企业的成果孵化器作用都不是十分突出和鲜明。其一是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方向是多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研究的方向容易受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习惯以及人员专业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能做什么就会申请什么项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任务。其次则是农业科研主管部门的科研导向是项目形成的,容易受个人偏好以及经费的定向影响,也就是说有什么专款就会发布什么专项,很难体现出对产业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以及对于农业科研所起到的导向作用,就是这种传统的立项模式导致农业科研以及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构建基于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模式,明确新的选题思路和目标,形成相应的流程。首先是农业科研的主管部门以及科研单位,还有新型农民主体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联系,要让科研单位参与到非竞争性项目的拟定工作中,征求农业企业以及新型农民主体的意见。其次则是要构建基于服务产业作为目的的现代创新团队,要将有威望的首席专家作为核心,形成一批年龄结构以及专业配置更加合理的产业服务团队,更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各项需求提供非竞争性项目的稳定支持。此外还要重视自然区域内的农业协调发展以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说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相关的内容,这种农业科研的立项机制构建需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整体的发展目标,着重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耕地质量有待提升等多方面的问题,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和现状。而在近期项目的设置方面,则需要关注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农产品生产安全以及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让农产品生产效率更高,最终的农产品更加安全高效[1]

三、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要低得多,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存在着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半途而废,以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较为落后,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之间的结合不紧密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绩效评价方面可能会更加重视形式却忽视实践应用,因而导致农业科研创新的实际成效不良[2]

要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就需要从成果培育的角度着手分析,多多创造具有实用性价值的成果。其一是要鼓励科研项目组关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将此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尽快做出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成果。其二则是要努力为成果以及农业产业之间的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及环境,关注解决农业转化成果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鼓励出成果的同时为企业实践应用做出源源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对农业科研单位以及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要考虑对相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贡献的份额,在评价方法上则需要由单纯的专家鉴定转向专家、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娱乐于一体的总体评价机制

[3]

四、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队伍的构建是农业科研创新的主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农业科技研究的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领军人才更是匮乏,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人才比例极低,因此农业科技创新的速度缓慢。创新的效果不良,其次则是人才队伍结构配置并不合理,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和影响,导致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的更新速度异常缓慢,存在着农业科研单位人员的年龄以及他们的职称倒挂的现象[4]。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农业科研人员献身科学研究的意志不够坚定的现象,他们对于农业科学研究的认知不清晰,在其中投入的精力较少,同时对其提供的薪资待遇存在提高空间,限制了农业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实践中要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就需要从人才队伍培养的角度进行探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引进优秀人才并培养高水平青年人才,让人才结构更加多元化,使这些人才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动力和积极性,让人才团队在农业科研中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挖掘[5]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建设存在着紧密关联,实践中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又涉及到不同的方面,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环节开始,到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转化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相对应的重视和精力,要构建更加先进且稳定的人才队伍,为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提供支持,保障农业科研成果的灵活应用,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最终收获质量更高的农业作物。

参考文献

[1]马羽洁.借助创新性思维指导农业科技管理[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29-31.

[2]李强.运用创新性思维指导农业科技管理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311-312.

[3]梁志明.借助创新性思维指导农业科技管理[J].江西农业,2020(06):95+97.

[4]武明宇.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9,39(09):56-58.

[5]张慧.基于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期与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的探讨——评《中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38(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