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治视角下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路径研究——基于安乡县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协同共治视角下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路径研究——基于安乡县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思考

高益云

中共宁乡市委党校

摘要: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阶层的变化,利益结构的分化,基层社会矛盾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安乡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安乡县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从协同共治的视角提出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路径。

关键词:协同共治  基层 社会矛盾 化解 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里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要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21年,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做好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保证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成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意。

一、安乡县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现状

经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安乡县政法系统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上,成效明显。

(一)扫黑除恶取得新战果

全县共打掉涉恶犯罪集团3个,涉恶犯罪团伙7个,破获涉恶案件58起,刑拘124人、逮捕91人、起诉69人、判决47人,冻结资产3490万,收缴枪支7支,共查处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党员干部18人,“打伞破网”工作全市排名第二。

(二)平安创建取得新佳绩

建成了综治指挥中心及“城市快警”平台。2020年全县民调测评成绩由86.67分提升到91.38分,增长4.71分,增幅全市第一;连续8年保持了全省“平安县市区”荣誉称号。

(三)信访维稳取得新成效

成功摘掉了“全省信访重点县”的帽子;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的安保维稳,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乡县取得了全市唯一“零进京上访县”的好成绩。

二、安乡县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安乡县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良好的化解基础,但是,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经调研来看,以下四大形势比较突出:

(一)讨薪问题明显增多

经调研发现,临近年关是讨薪群体集访县委、县政府的高发期。截至12月28日,各类群体因讨薪讨债问题集访县委、县政府达10次,涉及到环保、城建、企业破产等领域。其中环保领域3次,主要涉及天洁纸厂引退芦苇供货商货款问题;城建领域3次,主要涉及人民医院和碧桂园楼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企业破产领域4次,主要涉及惠宜佳木业公司拖欠供货商货款问题,因企业经营不善、企业老板涉嫌恶意转移资产等因素,导致无法偿还木材供应商货款,涉及人数100多人,金额近2000万。供货商群体多次在县政府恶意堵门,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利益受损群体频繁串联

2020年以来因在外地租购房、网络投资等因素导致利益受损人员大幅增长,仅12月份就有9人,涉及金额近300万元。以上人员主要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受损情况属实,一时难以化解,他们受同类受损人员串联邀约,多次越级上访,而且大部分人员常年居住外地,管控难度大,形势严峻。

(三)信访老户反映诉求意愿强烈

2020以来安乡县进京访登记43人次,赴省访登记51人次。目前安乡县仍未息访的缠访闹访老户15人左右,特别是在接近年关的时候,此类人员越级上行以此施压来谋取自身利益的可能性极大。随着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多方面因素的串联影响,信访老户成为了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难点之一。

三、协同共治视角下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路径选择

(一)化解主体: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路径

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面临的严峻形势,表明仅仅依靠政府这一单一的主体来进行化解,显得力不从心。只有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相互协调的化解局面,才能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上形成最大的合力。一是要完善司法机关对涉法涉诉信访的化解主体作用;二是要健全行政机关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机制,重点就是要夯实领导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单位“一把手”信访维稳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辖区内和所包案的涉稳问题要亲自研究,亲自调度,亲自接访,确保工作力量配备到位,工作责任明确到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真正把维稳责任落到实处。短期内难以化解的,必须依法信访终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如期上报;县委政法委、县信访联席办、县维稳联席办定期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信访维稳工作督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及时交办,督促整改落实,并将督查及整改情况纳入年度平安建设工作绩效考核,确保工作实效。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纠纷排查和化解中的重要作用。社区作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主体之一,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力量。“小时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越来越成为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迅速的发现矛盾的苗头,及时熄灭,将矛盾扼杀在摇篮里。

(二)化解机制:推进多元化化解路径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机制主要还是局限在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两个方面,人民调解还显得非常疲软。因此,稳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势在必行。一是利用“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和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法律渠道,引导群众树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权益的正确导向,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全力攻坚信访积案和重复上访治理。按“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明确县级领导包案。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坚持定期专题研究信访维稳工作,力争每次化解一个信访个案和一个信访群体,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始终坚持重大信访积案领导包案不放松,强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措施,充分发挥领导优势,综合协调各方力量,融合各方资源,妥善化解疑难积案;三是创新基层矛盾化解模式。创新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让群众自己的“是非”自己断,积极推介安丰乡“群英断是非”、深柳镇“警司联调”、安障乡“乡村解交人”义工调解等新型调解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三)化解组织体系:完善“三位一体”的化解组织体系路径

目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矛盾化解力量不够;二是组织体系比较单一;三是仍以政府组织为化解主体。因此,需要完善“三位一体”的矛盾化解组织体系。一是配强乡镇政法委员,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网格员、“一村一辅警”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和“乡贤能人”的作用,建立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自治组织。二是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建设,强化部门主管责任,落实“管行业管信访”的责任,重大问题由县联席办统筹调度,分管县级领导牵头协调处理。坚持领导坐班接访,推行信访联席会议重点成员单位轮班“坐堂会诊”及年轻干部信访维稳跟班学习制度。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R].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