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探析

何敏1, 何秋云2 ,王小珍3,李雪华4(通讯作者)

1身份证号:452622198712033023   2身份证号: 450721198710175340

 3身份证号:450521198706104821  4身份证号:45072119910506534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食品中农药残留过高的问题频频发生,这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社会的稳定。当前,国家已出台各项政策规定和约束各类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同时迫切需要提升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引言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和降质。为此,农户会采取喷农药的措施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但由于农户缺乏对农药的了解,未科学合理用药,导致农药喷洒量超出国家标准。如果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过高,流入市场后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食品安全。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出农作物中的农药类型、残留量等,因此要灵活运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精准检测,及时发现农药超标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

1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使用必要性

农药残留是现代农业生产背景下存在的农产品、农副产品安全与质量问题。就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发展水平来说,无法做到完全脱离化学农药与肥料,因此加强农药残留的控制是确保农业有关食品产品安全的主要手段,也是维护人们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关键。从目前的农药使用情况和健康绿色农业观念宣传角度来说,利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开展食品检测十分有必要,具体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1)确保食品安全,了解农药的使用情况。农药检测工作是农产品销售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若检测数据符合标准要求,则表示农产品可进行销售和使用,继而减少后续消费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规避安全隐患。同时,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可通过精准分析农业食品产品内的农药成分、类型、含量等,判断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情况,从而为优化农业生产用药过程、实施降低农药残留措施提供依据。(2)精准发现残留危害,规避不良影响。在农业食品产品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使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及时发现部分食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指标不达标的情况,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农业企业、农户,进行整改,从而有效避免具有危害的农业食品产品流入市场,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强化科学用药宣传效果。在食品检测工作中,若通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现指标参数超标的情况,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就会及时与企业、地方有关部门沟通,且进入生产作业区域进行深入检测。

2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食品中的一些常见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有机磷类,它们可快速分解一些农产品中的酶,通过溶液与光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分类进而判断出农药的种类以及含量。分光光度法操作方式相对简单,因此对于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不太高,分光光度法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分光光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灵敏度不高,检测结果可能会失真。

2.2免疫分析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免疫分析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分为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当前,主要应用酶免疫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检测目标。酶免疫检测技术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等反应确定农药成分。如ELISA广泛用于对农作物中有机氯、有机磷、真菌毒素等成分的检测,检测水平最高可达pg级别。此外,使用免疫检测技术进行复杂样品检测时,由于复杂基体样品中存在基体干扰、交联反应等问题,会出现假阳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全面验证。

2.3酶联免疫技术

酶联免疫技术是一种基于微量化学成分的固相免疫吸附技术,其利用生化酶特性检验检测食品样品,判断食品安全性。此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使用酶联免疫技术,可合理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获取较高准确度的检测结果,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在实际检测中,可将此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相结合使用,得到更加全面、精准、细致的数据信息,提升食品检测的科学性,为后续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农药残留测试分析等工作提供支持。

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3.1样品制备环节技术要点

(1)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样品,以保证农药残留的有效提取和减少干扰物质的影响,如土壤样品需要进行萃取、分离和浓缩等处理。(2)样品粉碎均质。对于大颗粒或有颗粒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处理,以增加样品的表面积,便于农药残留的提取。同时还需要进行均质处理,使样品中的农药残留分布均匀。(3)样品的溶解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以提高农药残留的提取效率。对于一些难以溶解的样品,可采用增加溶解剂量、使用超声波等方法进行溶解。

3.2提升检测人员能力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高度重视检测人员能力的提升。(1)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学习机会。先从基础知识的夯实出发,使检测人员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标准规范,掌握食品检测原理、操作技能、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等。然后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出发,使检测人员熟练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不断积累经验,规范开展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2)需开展日常的训练实践,以保障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提高检测水平。如熟悉各种食品的检测原理,做好样品、试剂以及自身的安全防范,加强检测人员耐心、责任心、操作技能的培训。③建立考核制度,将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其薪酬挂钩,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求其规范开展操作。

3.3基于实际需求,全过程应用技术

在当前的食品检测工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检测结果,必须要充分利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既要根据技术规范逐步落实,也需要根据检验检测需求制定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案,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贯穿落实于食品检测全过程。这样既可全过程动态监控食品检测情况,确保食品检测过程严谨,也可重点反映食品内特定农药残留成分的情况。以转基因农业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为例,检测机构利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农药残留成分的检测与分析,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检测对象生成农药残留技术应用方案,包括取样、保存、检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比对与定性评价等,从而了解其中成分,精准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之后,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继续应用于后续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生产控制、食品加工与包装控制等环节。

结束语

综上,本文概括了目前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状况,分析了常见的提取和检测方法,针对检测流程技术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农药残留检测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袁文洪,高宇明,易守敏.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界,2019(08):68.

[2]陈姗姗.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21):108.

[3]张志华.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17):29..

[4]宋云峰.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15):106.

[5]刘俊新.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讨[J].现代食品,2019(0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