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分布的关联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分布的关联性

钟婷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分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00例存在生殖道感染症状患者,依据是否有高危型-HPV感染分成2组,将177例高危型HPV阴性患者当作A组,把123例阳性患者作为B组,以单、多因素分析方式评定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共有123例高危型HPV阳性感染(41.00%),其中,占比最高的是HPV16亚型(56.91%),居于其次的是HPV52(13.82%)。经单因素分析得知,B组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病、解脲脲原体、衣原体的阳性例数均较A组多(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实。结论 阴道菌群分布与高危型HPV感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实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阴道菌群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诱发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有报道[1]指出,由高危型HPV感染所导致的宫颈病变进展的风险性,相比于低危型HPV感染,要明显偏高。对于女性阴道来分析,其实为一个典型的微生态体系,由多部分构成,即阴道解剖结构、机体免疫功能、内分泌调节功能及微生态菌群等,针对健康女性,其阴道微生态体系始终维持在一种动态化平衡状态,如果阴道被外界病原体所感染,或者出现受损情况,那么此时阴道会凭借抗感染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但当阴道微生态平衡处于失衡状态或被破坏,那么其被HPV感染的几率便大幅增加。本文围绕生殖道感染症状患者,分析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现就此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这一期间,把存在生殖道感染症状患者当作对象,共选取300例,将其分成2组(依据有无感染高危型HPV),将177例阴性者当作A组,其中,最小年龄25岁,最大65岁,平均为(45.38±4.12)岁,分娩史:有142例,无35例;把123例阳性者作为B组,其中,年龄26~66(45.36±4.10)岁,分娩史:105例有,18例无;两组上述罗列数据经逐项比对,差异均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均与泌尿生殖道感染诊断标准相符(如外阴瘙痒、有异味、白带增多、下腹疼痛等)[2];(2)年龄均>18岁;(3)意识、认知皆清晰。排除标准:(1)既往无性生活史;(2)严重免疫、血液系统异常;(3)近期有抗菌药使用经历(2周内);(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方法

(1)采集阴道分泌物。用窥阴镜将阴道充分暴露,再用无菌长棉签(3根)取分泌物(阴道侧壁上约1/3段处),其中1根棉签置入到无菌管(含生理盐水)中,以滴片方式对滴虫情况进行细致观察;1根滴加KOH(10%),对有无氨气味进行明确;最后1根放于载玻片上涂片,实施革兰染色,于油镜下,对霉菌、线索细胞、乳酸杆菌等进行观察。(2)采集宫颈脱落细胞与宫颈分泌物。采用窥阴器对宫颈进行暴露,再用无菌棉球将宫颈表面黏液擦去,最后把专用无菌棉拭子置入到患者的宫颈管中,旋转1周,且停留5s后,取出;此操作完成后,便可置入到EP管(含有生理盐水),检测衣原体、人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用无菌采样刷,沿着宫颈顺、逆时针方向,分别旋转3周,放到专用保存液当中,外送金域检验中心检测HPV-DNA分型。(3)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技术对高危型HPV DNA进行测定,并判读其结果(DML2000);用微生物检验法测定人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用乳胶免疫层析法测定衣原体。

1.3统计学处理

SPSS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高危型HPV感染情况

在300例当中,高危型HPV阳性123例,占比为41.00%;其中,HPV16亚型占比最高,即70例(56.91%),HPV52亚型位居其次(17例,13.82%),HPV18为9例(7.32%),HPV31为8例(6.50%),HPV33为7例(5.69%),HPV51为4例(3.25%),HPV53为5例(4.07%),HPV58为3例(2.44%)。

2.2单因素分析

在细菌性阴道病、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乳酸杆菌阳性例数上,B组均较A组多(P<0.05),而两组滴虫、人支原体、霉菌的阳性例数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2  单因素分析结果(例)

指标

A组

B组

X2

P

乳酸杆菌

10

36

31.182

<0.001

衣原体

9

26

14.147

<0.001

人支原体

34

35

3.502

0.060

解脲脲原体

81

97

32.949

<0.001

细菌性阴道病

23

43

20.402

<0.001

霉菌

21

23

2.708

0.100

滴虫

13

12

0.552

0.457

2.3多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得知,诸如乳酸杆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均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故将其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当中,得知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为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

因素

β

Wald

OR

95%CI

P

衣原体

1.596

4.212

4.975

1.092~22.163

0.043

解脲脲原体

0.861

11.263

2.420

1.432~3.903

<0.001

乳酸杆菌

3.581

3.425

2.846

0.741~153.011

0.067

3.讨论

针对高危型HPV感染而言,性传播为其最常见的一种传播方式,因此,性活跃的女性往往有着较高的HPV感染率,但需指出的是,HPV感染并非必然会进展为宫颈癌,大多HPV感染者可借助自身的免疫力,清除HPV病毒,仅少数患者在感染HPV后由于免疫力难以将病毒彻底清除掉,从而引发HPV持续性感染,最终成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3]

当前,已发现HPV亚型达200多个,其中,与生殖道感染有关联的亚型数有40多个,依据HPV引起宫颈病变的程度不同,可将HPV划分为两型,其一为高危型,其二是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主要有HPV16、18、53、52、31、33等亚型,多能诱发宫颈癌,而低危型多相关于良性病变(比如尖锐湿疣等)。有报道[4]指出,宫颈高危型HPV有着较高的感染率,而HPV16为最常见的一种感染亚型。本文得知,在300例当中,有123例高危型HPV感染(41.00%),其中,占比位居前两位的是HPV16、52亚型,分别为56.91%、13.82%。提示宫颈高危HPV有着较高的感染率,且在感染亚型上,多为HPV16亚型。有学者[5]指出,阴道微生态菌群的构成密切相关于HPV感染,对于有着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者,其HPV大多呈阴性,厌氧菌异常生长相关于宫颈HPV感染,阴道微生态菌群失调情况的发生会使HPV病毒表达量增加,可造成宫颈细胞学改变。从本文结果可知,经单因素分析,无论是乳酸杆菌、衣原体,还是解脲脲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其阳性例数均较阴性者高;而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实为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表明这两种菌群在诱发高危型HPV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综上,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于阴道菌群分布,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在其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燕楠,曾莉,黄永彤,等.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程度与阴道菌群、宫颈局部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1):10-13.

[2]李磊,王月妹,吴娟.阴道内环境、阴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93-96.

[3]周源源,杜凌颖,齐梦娟,等.阴道微环境及白介素-4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22,7(2):57-61.

[4]张俊娣,刘兆华,李云芳.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J].河北医药,2022,44(10):1535-1538.

[5]臧文红,杜洪灵,蔡骁垚,等.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失调及酸碱度的关系研究[J].系统医学,2022,7(1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