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感知音乐——探究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融入生活,感知音乐——探究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

厉莹

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215300

摘要将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具体体现,学习音乐能有效的提高艺术审美和思想维度,自然的影响生活和性格气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将生活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可以带来多种好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本文探讨如何将音乐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生活化

一、将音乐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意义

生活是充满情感和体验的,与之结合的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将生活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可以带来多种好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学中结合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音乐的潜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参与,可以通过设计与生活相关、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歌曲、舞蹈等活动,并配合相应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兴趣是获得学习效益的强大动力。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始终保持稳定而长久的兴趣,就必须坚持愉悦式的教学。例如,在教授《小青蛙找家》这一课学习中,音乐教师采纳与应用了玩蹦蹦球的嬉戏来关心学生解决唱好独白“跳跳”和效仿青蛙蹦跳动作的教学重点。课上当教师拿出一个学生常常玩的蹦蹦球的时候,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了过来。在学生的凝视中,教师将球轻轻的往地上一扔,只见球立即就弹了起来,他们的兴趣立即被激发了。当教师让他们也来试一试时,学生的心情更加高涨了。当学生随着球的运动一起轻声"跳、跳、呱、呱'时,他们已从嬉戏中顺当地把握了歌曲重点。采纳应用生活中的嬉戏进行教学是教学生活化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与生活的联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如用音频、视频等媒体载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从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并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还可以把音乐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和设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可以将生活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与生活的融合。

例如,在学习《灵隐钟声》这一课学习中,音乐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领会了杭州灵隐寺的风采,利用生活中寺庙中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声等音乐资源,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在倾听中产生亲切感。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唤起生活阅历的源泉,是建构学生学问的基础。所以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备好每一堂课,让他们感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促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音乐。同时,学校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学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把握教学内容,让音乐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如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过程、感受音乐的力量等,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在生活中感受音乐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可以让学生前往音乐会现场,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会上,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一种乐器来为音乐伴奏,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集体合唱,通过与他人合唱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合唱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与人的互动,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歌曲、创作音乐、设计舞蹈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来表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画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像音乐猜谜、音乐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和鼓励,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快乐的嚓嚓嚓》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1.能用活泼、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嚓嚓嚓》,较好地表现二拍子节奏感,唱准、唱好切分音、跳音和变化音,感受歌曲的明朗与活泼情绪。

2.结合歌曲,学习二拍子指挥图示,感受作品的节拍感和表现力。认识升记号、跳音记号。

3.能根据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友好地与同伴合作进行《快乐的嚓嚓嚓》的集体舞表演,动作要协调。

4.结合本单元演唱与欣赏的作品,尝试自己设计编创符合作品风格特点的动作,随乐律动。表达对歌(乐)曲速度、情绪、内容、形式的感受。能根据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友好地与同伴合作进行《快乐的嚓嚓嚓》的集体舞。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训练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与生活化的舞台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缔造性,促使他们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生活化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燕飞.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南国博览,2019(05):186.

[2]周莹洁.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03):143.

[3]庄丽琼.浅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以生活化教学方法为例[J].考试周刊,2017(12):38.

[4]郭绍军.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通俗歌曲,2016(05):168.

[5]李宁.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

[6]刘艳仙.浅析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策略[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出版者不详],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