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经济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课程思政融入经济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

翟维红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本文以经济数学课程中函数的单调性为例,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整体科技水平,从提高学生的国情意识入手,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数学思维

一、引言

《经济数学》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以培养既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又具有经济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一方面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经济数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其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在教学中,通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课程中的反映点提炼出来,改单纯的数学教学为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以期提升学生全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就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本课程面向航运经济系一年级第二学期各专业高职学生开设,全部理论课48学时,该课程也能为财务管理实务、统计学管理、经济学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运算、分析等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是以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体现思想价值引领为主要目的,教师备课时广泛阅读、搜集相关资料,深入挖掘函数曲线单调性与实际事例之间蕴含的思政元素,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造就更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具体做法包括:

1.塑造品格,把正方向

打造强化正确政治方向、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典型案例,突出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启迪心智、温润心灵、增长见识、塑造品格的目的。

2.关注状态,提升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活动,从重过程、重创造、重参与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培养精神,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工作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担当。

4.正确三观,提升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5.融入思政,领会理念

兼顾专业技能与思政融合,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政理念。带领学生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新含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激情。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导数的应用——函数曲线单调性概念及判别法为例,展示该部分知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即:通过“怎样运用数学方法解读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问题的解决,体现出“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在教学中的落实和开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用函数曲线单调性概念及判别法进行很好的解读。本节课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GDP发展视频所展现的经济发展情况,将经济数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课程思政充分体现、融入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实例引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函数曲线单调性概念及判别法的学习和讨论(如图1)。

图1 教学流程图

1.实例引入

在学生提前完成学习通中本节课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播放新中国GDP发展视频,让学生真正了解、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奇迹

2.提出问题

结合GDP发展数据提出问题:“怎样运用数学方法解读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3.分析问题

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PPT的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角度了解函数曲线的单调性概念。再次,进一步从代数角度分析判定函数曲线单调性的代数方法,通过学生广泛深入的讨论交流,并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采用比较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代数判别法的第一种方法,也就是单调性的定义法。再举例说明利用此方法判定单调性时存在计算复杂的问题,紧跟着引出判别单调性的第二种代数方法,即由导数判定单调性的判别法。

4.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该方法解决课程一开始提出的“怎样运用数学方法解读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能在数学思维的养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力争打好文化基础,并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自觉担当青春使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发扬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结论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中国GDP发展情况引出函数曲线单调性的判别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入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数学与社会和生活密不可分,它为人类创造出了无数的财富,改变了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时要时刻谨记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清醒的认识到学习在很大意义上并不只是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社会行为, 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成为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才能成为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的栋梁人才,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着重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整体科技水平,提高了国情意识,促进了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明.7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成就与结构变化[EB/OL].(2019-09-26).财新网

[2]潘璐璐,徐根玖,台炳龙,张莹. 理工类课程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方法—以高等数学函数曲线的凹凸性为例[J].高等数学研究,2020,23(1):22-25.

[3]窦连江.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适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翟维红(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基础数学。通讯地址: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社科部(300350),邮箱zhaiweih@163.com,联系电话1382090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