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陈如柏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对国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进行统计,并对国际重大地铁事故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指出造成地铁安全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定义进行探讨,并进一步介绍国内外大型城市地铁运营的典型风险管理体系,探讨地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特点及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地铁运营管理体系的异同点。指出目前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性措施。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时代的到来。自1969年中国内地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首段,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已有55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一万公里,达到10291.95公里。其中,地铁8012.85公里,占比77.85%。上海地铁已通车里程795.36公里,居全国首位。

1.地铁运营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稳步攀升,并且已经成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第一。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其网络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添加了动力和活力,然而,其特有的运行特点也可能引发如下的安全风险隐患

1.1地铁在地下半封闭的空间中单向运行,隧道内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疏散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1.2列车载客量较大,且列车本身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属于快速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人员流动性大,无法像火车、飞机那样对乘客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因此,易成为纵火、爆炸或生化袭击等恐怖袭击目标。

1.3由于地铁车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限,加上缺乏阳光直接照射,使地铁系统成为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保局公布的研究文献指出:一般室内的空气污染水平通常为外界大气环境的2~5倍,极端情况下可达100倍。作为更封闭的地下地铁站和车厢,其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面对上述大量的风险事故及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地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而且,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目标看,针对地铁运营风险的研究十分缺乏。笔者针对地铁运营期的安全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大型城市的地铁运营管理现状及方法,并针对我国地铁运营的特点,对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予以分析和探讨,期望逐步将工程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应用于地铁运营管理之中。

2地铁运营中的风险管理

2.1风险定义

关于风险的定义,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风险的定义就不尽相同。对隧道及地下工程而言,一般将风险定义为:若存在与预期利益相悖的可能损失或不利性(即潜在损失),或由各种不确定性所引发的对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或第三方造成的不利后果或影响。

2.2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原理

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是指对地铁运营阶段的潜在风险进行界定、辨识、评估、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和处理各种风险,尽可能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地铁运营安全效益,保障地铁运营正常进行。

结合地铁运营分析,运营系统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可看出风险辨识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与分析和风险对策制定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程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确定最佳的处理方案,然后在其执行过程中,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完善风险处理对策,最后对实施效果及差异进行评估。

3.地铁运营系统评价体系构建

3.1韧性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研究法,并结合历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地铁运营事故的成因,总结地铁运营系统韧性影响因素。通过国内研究成果,按照韧性特征要素稳定度、冗余度、效率度、适应度来识别韧性因素,最终确定26个影响因子,将这26个影响因子按人员系统、环境系统、设备系统三个方面再次分类,构建初步的地铁运营系统韧性影响因素集。

3.2韧性因素分析

(1)人员系统。地铁运营系统涉及两类人员,一是地铁从业者,主要包括车站运营组织人员、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安保人员等;二是非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乘客和影响车站运营的其他社会人员等。作为地铁系统运营的主体,人的因素是车站运行的核心因素,人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既可以是事故的造成者,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地铁运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去维持、协调和应对。因此,人员系统韧性因素是研究地铁运营系统韧性的关键因素。人员系统的稳定度需要考察员工的身心状态、职能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水平是否合格,以及乘客是否遵纪守法和车站的客流密度;冗余度应考虑车站应急组织人员的配备情况和应急医疗救援系统;效率度主要考察人员的应急指挥能力、疏导客流的效率以及乘客的心理因素;适应度应对工作人员应急抢险理论知识培训及实操演练和应急组织部门运营管理进行考察。

(2)设备系统。地铁车站设备系统主要包括车辆、供电系统、通信与广播系统、通风系统、通行设备系统、机电系统以及售检票系统等。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对地铁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只有保证地铁设备功能完善和性能良好,地铁才能安全运营。其稳定度应考虑设备维护合格率和负荷强度,以及设备性能是否完备和设备材质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冗余度主要考虑在原子系统设备遭到破坏时,是否存在备用设备来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效率度主要考虑设备的应急情况;适应度考虑设备的安全投入情况。

(3)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地铁的运营环境,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是不可预见的,尤以地质灾害对地铁的破坏最大。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如恐怖分子袭击事件。虽然外部环境不可控制,但是可以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来应对外部环境,从而维持地铁运营的安全水平。其稳定度考察风险防护设施的配备情况和周边交通的接驳能力,效率度考察应急安全通道的实用性,适应度考察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

3.3地铁运营系统韧性评价模型

关于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常见的赋权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专家打分法、二项系数法等,但此类方法的评价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各个指标组合之间的关联影响,各指标大多独立计算。在地铁运营系统韧性影响因素集中,各指标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会对目标产生影响。Shapley值法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各指标组合的关联影响,Shapley于1953年提出Shapley值的概念,目的是解决动态合作联盟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近年来,学者们根据实际需要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4结语

通过对比国外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系统的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及运营必须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地铁运营公司的日常管理之中。我国地铁管理部门应科学地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即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对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满意结果,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我国地铁运营部门应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创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指挥体系。要不断完善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展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纪实[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2):1~3

[2]代宝乾,汪彤,蒋玉琨等.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