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

周佳楠 唐雅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进行了探讨。探讨综合护理对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管透析患者内漏率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月~2021年6月间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参加本实验,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内瘘相关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内瘘的成熟时间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18.2%)。两组比较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的全面护理,有利于促进内瘘的成熟,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危害巨大,严重时甚至死亡,临床上常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血透技术逐渐成熟,使很多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得以生存下来。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操作上的失误或者护理上的不到位,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减少治疗效果,会影响内瘘寿命,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做好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管道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临床上需要十分重视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的护理工作,本实验对其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月至2021年6月的66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研究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1例、12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2岁,平均为(54.8±4.6)岁。研究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19例、1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9岁,平均为(54.1±4.3)岁。统计学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围术期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做好生活护理。

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即:(1)心理护理。可以通过闲聊,听歌等方式、列举救治成功的病例等手段,减轻病人的负面情绪,与病人交流时,要求亲和力强,为了建立相互之间的互信。(2)饮食护理等。术后跟进叮嘱病人控制体重,严格限定饮水量,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品。(3)预见性护理等。手术后三天内,若病人瘘口没有流血及痛苦的状况,然后可以引导他们做握拳和腕运动,如果发生血栓可应该进行抗凝治疗。需要确保内瘘的皮肤干爽,卫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状态,如有渗血、血肿等需要及时处理。(4)对内瘘锻炼的指导。需要指导病人每日造瘘肢握球训练10分钟,每日3次,每次活动结束时,以止血带轻按吻合口一次30分钟。记住,内瘘不可以太早应用,强化内瘘自检。

2护理

2.1术前护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和个体差异,加强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保护好内瘘侧手臂的血管,禁止进行抽血、注射、测量血压等。指导患者做握拳锻炼30min/d,分次进行,以促进血管充盈,增加血管弹性,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持术侧肢体皮肤清洁,无破损。

2.2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高血压患者遵医嘱用药,并监测血压,避免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密切观察动静脉内瘘的杂音,及时发现内瘘血栓的形成,同时指导患者用耳听动静脉内瘘的杂音,用手触诊动静脉内瘘的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2.3内瘘的使用

DN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内瘘启用最好在术后6-8周,过早使用,内瘘充盈度差,易导致穿刺失败。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绳梯穿刺法和纽扣穿刺法,禁定点穿刺法[2]。内瘘穿刺不仅是每一次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保持内瘘完好状态和长期使用的有效性[3]。

2.4透析术后内瘘护理

透析后在穿刺处粘贴创可贴4h或更长的时间内对针眼进行防护,拔针时,拇指按干棉球在穿刺点,以3M胶带紧固,以松紧带压迫止血,加压的强度以无渗血,并可高及震颤,听血管杂音为宜,压迫时间为15-20min未出血时放松松紧带,6h时棉球可以适当取出,创可贴第二天就可以再拿。

2.5透析间期内瘘护理等内容

穿刺处如有局部渗血、皮下淤血,局部肿胀,可局部用冰袋冷敷,术后24h再热敷,首先对内瘘侧四肢进行清洗,然后热敷,一天两次,一次15-20min,然后用喜疗妥药膏,重点在穿刺点上,涂上之后按摩3~5分钟即可,改善血液循环。对有明显疼痛者可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加强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嘱病人保持内瘘侧四肢清洁、皮肤完好、注意保暖,不要使用内瘘侧的四肢提起重物,不要过分弯曲、压迫。对长期留置内瘘管的病人,可在出院前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及心理护理。血糖改变对内瘘应用时间有显着影响,要引导病人监测空腹血糖,透析前胰岛素少用或者停用1次,透析时发生低血糖,可选用50%葡萄糖注射液或食糖、巧克力。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必要时加服降糖药物。病人的膳食要参照糖尿病的膳食,以低脂高蛋白膳食为主。

3.评价标准

3.1比较2组内瘘成熟的时间。

3.2比较2组护理后感染,阻塞,狭窄,血栓形成并发症总发生率。

3.4统计学的方法

将研究组,对照组相关试验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对各组间相应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卡方检验及t检验,当P<0.05时,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成果

4.1研究组,对照组内瘘的成熟时间进行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内瘘成熟时间依次为(6.2±0.5)周次和(7.6±0.8)周次,两组间比较t=14.078和P=0.000。

4.2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0%和18.2%。两组比较P<0.05

5探讨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伴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更新和进展,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死亡者呈下降趋势,但是糖尿病肾病及其他慢性并发症越来越多,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以肾血液动力学异常为主、糖化终产物的生成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方法很多,如控制血糖水平,纠正酸中毒,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改善肾功能以及使用降脂药物和胰岛素类药物等均有一定疗效。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微血管改变,血液透析中经常发生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制订良好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这一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内瘘的成熟时间亦较后者为短,实践证明,强化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加速内瘘成熟的时机,通过在病人施行手术前,穿刺、内瘘和术后常规护理等,保证基本护理有用再加上饮食、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从病人的各个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护理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见,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然护理人员也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掌握穿刺技术,内瘘的护理,重视手术前后的护理,对病人进行耐心开导和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总之,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具有显着优越性,能积极防治并发症,增加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婉珊,李英娜,柳惠玉,等.血液透析护理门诊个体化指导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5):222-225.

[2]马玲蓉.优质护理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保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3):117-120.

[3]王芳,张丽丽,郭宁宁.分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3):156-157.

[4]谢秀莲.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