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分析

王溢文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  江苏 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探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内容、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签法指导下,将本次选取研究对象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调查发现,全部儿童均接受预防接种,样本数为90,且在同一时间段抽取,即: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该过程中,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安全预防接种护理为实验组提供,各组纳入儿童45例,比较效果。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分析,依从性评分(91.55±2.33)和对照组(79.64±4.12)相比,实验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4.44%)VS对照组(17.78%),数据低,P<0.05。结论:预防接种过程中,在促进儿童依从性有效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更具优势,值得推行、使用。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影响

预防接种,属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医学定义为:在健康人体内,将疫苗接种,使其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对于幼龄儿童来说,身体功能发育不全,自身抵抗能力较差,极易感染其他病毒、病菌,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采取预防接种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2]。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将抽取90例预防接种儿童分析,旨在探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具体内容、最终效果,详情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90例儿童,抽取时间起于2021年8月,止于2023年1月,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45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统计发现,2组儿童均接受预防接种,分析资料如下。对照组:年龄抽取时,最大值、最小值为6岁、1岁,平均数值经计算求取为(3.56±0.88)岁,女性、男性组成中,人数比为21例:24例;实验组:年龄抽取时,最大值、最小值为5岁、1岁,平均数值经计算求取为(3.09±1.02)岁,女性、男性组成中,人数比为22例:23例。以上研究信息(年龄值、性别比)中,抽取预防接种儿童均衡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如:基础建档、体检,对儿童家属所有疑问耐心回答,监测儿童接种后的个人反应;

实验组:开展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包括:(1)加强培训。负责人为科室护士长,在其组织下安排培训活动,参与人员为:全体护理工作者,具体内容围绕预防接种流程、管理制度、注意事项开展,并在活动结束后加入考核环节,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培养责任意识,保障综合能力;(2)完善流程。据调查,疫苗接种时,涉及儿童人数较多,为了维持工作秩序,护理人员可采取发放号码形式,并指导儿童、家属在候诊室外等待,接种时,还需认真核对儿童信息,避免重名导致接种错误现象发生;且等待过程中,对于接种类型、接种后常见表现,护理人员需为家属耐心讲解,并将相关宣传册发放,鼓励家属积极阅读,提高认知度。(3)疫苗管理。对于接种疫苗,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具体状态,出现过期现象后按照正确流程处理,每日核对库存情况,并按标准储存疫苗,及时调整温度、湿度,保障疫苗有效性。(4)基础观测。儿童预防接种完成后,护理人员需建议儿童留观0.5h,该阶段内,还应加大巡查力度,将接种后皮肤的正常表现告知家属,如:疼痛、红肿等,并将缓解措施详细讲解。

1.3评价指标

统计护理成效:依从性评分、不良反应(发热、皮疹、疼痛、腹泻)发生率。

1.4统计分析

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时,用T、X2完成,所涉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4.0版本,组间代表形式以()、(%)为主,P<0.05。

2结果

和对照组测定数值比较,儿童依从性在实验组中更高,P<0.05;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实验组中,后者比前者低,P<0.05。如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成效(n=45例,,%)

组别

依从性(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

发热

皮疹

疼痛

腹泻

总计

对照组

79.64±4.12

24.44

36.67

24.44

12.22

817.78

实验组

91.55±2.33

12.22

12.22

00.00

00.00

24.44

T/X2

16.88

-

-

-

-

4.05

P

0.00

-

-

-

-

0.04

3讨论

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预防接种必不可少,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免疫能力、抵抗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3];该过程中,此类群体年龄较小、认知度不足,加之其他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哭闹、抵触行为,进而影响接种工作正常开展,对此,护理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寻求有效干预模式进行辅助[4]

本文结果中,指标显示:关于依从性评分,不同护理工作开展后,对照组、实验组中,后者比前者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VS对照组,数据低,P<0.05。可见,预防接种过程中,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在于:预防接种前,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护士长需组织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整体能力,有效培养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与此同时,接种过程中,由于儿童较多,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排号制度严格落实,并重复核查儿童身份信息,避免重名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另外,对于接种疫苗的保存,护理人员需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整温度、湿度,每日核对库存数量,确保疫苗保存安全性

[5];另外,接种过程中,对于疫苗功效,护理人员需为家属及时解释,并对儿童接种后的个人反应进行观测,从而扩展家属有限认知,提高配合度、满意度。

总之,儿童预防接种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效果确切,推广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刘飞宏,刘鑫.心理护理与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3):84-86.

[2]马少敏,韩美娜.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3,29(01):25-27.

[3]卫美炎.对儿童预防接种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4):161-163.

[4]王霞,汤飞帆,李军等.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184-185.

[5]蓝奕秀,邱小媛,陈莉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3):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