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研究进展

董飙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4

摘要:老年患者与中青年人相对比,机体生理、药效学、生化等均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在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高,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治疗安全性降低,需要规范合理针对用药安全性进行管理,不断改善用药模式和方案,进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健康状态。本文就针对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患者;合理用药;进展

引言:老年人经常合并多种不同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因此会存在多种不同药物协同应用的情况,造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上升。根据统计,老年患者药物消耗量已经达到总消耗量的30%-40%,其中50岁往上群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为14.4%,80岁往上群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则为24.0%,药物致死几率占据住院患者死亡总人数的1/4。同时,国内外研究显示,高龄患者存在盲目应用广告保健品的情况,不仅对老年患者健康产生危害,还有可能使得病情治疗延误,让原有疾病加重[1]。因此,需要积极合理实施用药管理控制,结合老年患者用药特征,做好用药管理控制,进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规范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管理研究越来越深入,用药管理模式和方法更加丰富,为临床护理提供极大支撑。现就针对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老年患者用药药效学特征

老年患者伴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当中细胞膜功能、细胞膜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对于药物受体亲和能力以及受体健康状态将会产生影响和限制,使得患者对于药物应用耐受力持续下降,适应水平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性提升

老年患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具备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如中枢镇痛类药物、镇痛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等,出现这一症状的因素相对较多,首要因素为患者机体中枢神经递质出现一定改变,接着则为患者神经化学递质水平降低,减轻多巴胺D2受体亚型水平、神经系统对于药品敏感程度,最后老年患者脑部具备的血液提供能力降低,神经功能逐步发生退减。这也是患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出现敏感性比较高的主要因素[2]

1.2心血管药物敏感性提升

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心肌老化情况,具备的传导系统能力逐步减退,对于传导减缓、心肌收缩力抑制类药物具备的敏感程度不断提升,例如抗心律失常类型药物,具备十分复杂的抗胆碱功能,在患者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症状,因此需要慎重选择应用[3]

1.3对抗凝血药物敏感性增加

伴随着年龄不断增加,患者机体内部蛋白水平持续降低,机体与药物蛋白实际结合率减退,此时在抗凝类药物应用过程中,例如华法林类药物使用中,可能会使得出血发生率提升,严重限制和影响患者后期机体康复。因此,伴随着年龄提升,需要逐步降低患者药物使用剂量。

1.4机体内环境药物敏感性增加

一般情况下,机体内环境主要涉及体位稳定性改进、体温调节、结肠直肠神经系统调节等。老年患者机体内环境不够优异,在接受治疗规范使用中枢镇静类药物时期,极易出现体温不断降低、体位稳定性失调等各种症状,在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过程中则由可能引发餐后低血压症状,患者对于药物具备的敏感程度不断提升,而在使用降糖类药物过程中,由于对于药物敏感程度不断提升,患者有极大可能发生低血糖症状[4]。因此,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从小剂量出发,逐步改善药物应用方案。

2 老年患者合理应用策略

2.1精准诊断疾病

疾病有效、规范性诊断是疾病治疗的首要环节,漏诊、误诊不仅会使得病情治疗被延误,还有可能出现错用、误用药物等各种问题,使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提升。老年患者通常都存在常旧病加新病,多病共存的情况,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和明显,许多老年患者对于症状描述不够清晰和精准,多方面主诉,难以分清主次,甚至存在隐瞒病史情况,使得诊断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必须要多关心,争取获得家属的积极有效配合,详细收集与整合患者疾病历史,包括患者过往检查资料、诊断治疗历史,并加以分析和研究,细致展开检查,精心、系统化诊断,避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问题[5]

2.2规范选择用药类型

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结合其机体健康状态以及特征,选择用药疗效较为优异、各类不良反应比较少的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疗效优异,并且常见熟悉的药物品种,病情较轻患者可以选择非处方药物,长期用药患者则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以及缓控稀释制剂,让血药浓度更加稳定,适当减轻用药量,进而避免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需要精准界定药物使用剂量,尽量从小剂量出发,始终坚持老年个体化、个性化用药原则,选取最恰当、最规范的给药方法和途径,减少与预防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2.3适当减少用药种类

老年患者受到机体健康程度影响,存在合并多种疾病情况,使得老年患者经常联合用药,同时使用多种不同药物,药物之间互相影响以及互相作用几率提升,例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掩盖与抑制低血糖反应,引发多种不同临床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若是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干预治疗,则需要慎重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此外,老年患者在用药时期,必须要全面依托机体健康状态针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充分了解与分析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特征。因为现阶段新药较多,临床当中关于药物之间作用研究十分深入,药师完全把握药物间存在的互相作用可以帮助其规范合理用药。

2.4合理应用通信终端系统增强患者用药安全管理

电子终端工具、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设备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层面得到广泛应用,一项对大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规范合理应用手机短信可以让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空腹血糖值发生几率不断提升。因此,可以说通讯终端系统在管理患者用药安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其应用到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管理中,依托信息系统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药提醒、活动锻炼、健康饮食等各类服务信息,帮助老年患者积极合理展开药品区分、药品服用、药品存储,防止出现药品互相作用影响,出现用药错误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老年患者来讲,尽管受到现代药物学影响寿命不断延长,但是药物间存在较为强烈的毒副作用,而老年人机体健康状态不够优异,存在显著药效学特征,用药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其健康状态受到损伤。对此,在老年患者给药时期,需要做好用药管理控制,临床药剂师、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掌握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症,通过针对药物应用计量、种类以及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做好用药监督监测,进而减少对患者机体健康状态带来的损害,让药物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茜,郭同兰. 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特点及使用合理性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0):84-87.

[2] 陈锐俊. 采用潜在不适当用药初级判断标准评价门诊老年患者的用药合理性[J]. 健康必读,2021(16):113-114.

[3] 王瑛,鲍群英. 药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及血糖波动的作用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7):54-57.

[4] 蔡俊,李慧馨,聂力,等. 用药合理性指数量表在老年患者处方审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1,23(12):644-648.

[5] 宋文娟,张洁,宫平,等. 微信平台技术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教育和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1,20(11):8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