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1

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7%-13%,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登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大约500万。然而,说起精神分裂症很多人并不了解,不利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精神分裂症更全面的认识一些精神分裂症

l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多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病。尽管现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认识尚不明确,但个体心理因素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的影响被大家所共识。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表现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是部分患者在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出现认识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可能表现出衰退、精神残疾,但部分患者经药物及心理治疗可达到痊愈或者基本痊愈状态。

l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1)偏执型。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的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

2)青春型。青少年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典型表现包括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幻觉和妄想,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与性欲增强等。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年龄低,具有起病急的特点,社会功能明显受损,通常预后欠佳。

3)紧张型。主要表现为紧张综合征,患者可出现紧张性木僵、刻板言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冲动行为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具有起病急的特点,部分患者缓解较快。

4)单纯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一般青春期发病,以阴性症状为主,例如,孤僻退缩、情感平淡或者淡漠等,此类型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社会功能明显衰退,预后欠佳。

5)未分化型。该类型具有上述某种类型的部分特点,或者有上述各型的一些特点,但是难以归入任何一型。

6)残留型。该类型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后的阶段,以性格改变或者社会功能衰退为显著表现。

l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治疗应该遵循系统、规范的原则,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且坚持单一用药与个体化用药。其中,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

1)奥氮平。奥氮平用药起始剂量5毫克-10毫克/天,有效治疗剂量是10毫克-20毫克/天。精神症状缓解后,维持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奥氮平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外周抗胆碱副作用、嗜睡、体重增加等。

2)喹硫平。喹硫平治疗的起始剂量控制100-200毫克/天,有效治疗剂量是300-750毫克/天。其中,困倦、头晕、一过性肝酶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等是喹硫平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3)氯氮平。氯氮平起始剂量通常为25-50毫克/天,之后逐步增加用药量,一般治疗量控制300-600毫克/天。嗜睡、抗胆碱能作用、流涎等是氯氮平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注意该药物可能导致粒细胞缺乏,建议定期查血象。

4)阿立哌唑。阿立哌唑的用药起始剂量控制5-10毫克/天,有效治疗剂量15-30毫克/天,其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静坐不能、头晕、恶心呕吐等。

l预防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第一:遗传预防。国家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相比非近亲结合,近亲结合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高几倍。因此,近亲结合的人要注意平时的精神分裂症筛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第二:药物预防。近些年的精神分裂症复发几率和服药关系之间的数据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出院后若自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量,一年内复发几率可达到35%,一年内再住院的几率达到19%,五年内再复发几率达到80%,再住院几率高达60%。因此,药物防治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至关重要,降低复发风险。

第三:社会心理预防。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主要原因在于心情波动大,精神压力大。因此,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找到正确且合理的宣泄方法,对待他人做到友善,且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保持一颗善良的内心。另外,对于无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或许一个善意的举动,就能够挽救一个即将出现精神分裂症的人。

精神分裂症对自身和家庭的危害大,且会增加社会负担,成为危害社会和谐的危险因素。因此,精神分裂症尽早诊治非常重要,并强调积极预防,降低精神分裂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