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优势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优势评价

彭华丽

汝城县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湖南  汝城  424100

【摘要】目的:探究羟氯喹联合红光用于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此讨论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筛选数据的方式将45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羟氯喹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羟氯喹的基础上施加红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高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玫瑰痤疮患者采用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的方式,相比于单一服用羟氯喹治疗的方式,其治疗效果更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

关键词:羟氯喹;红光;玫瑰痤疮;临床优势

玫瑰痤疮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主要会引起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其中20岁至50岁的女性为多发群体,老人和小孩也容易表现出皮肤潮红、 脓疱等相关临床症状[1]。引发此病的原因主要有基因、细菌等,玫瑰痤疮病因较为复杂,难以找到,需及时诊断治疗,不然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引发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等多种并发症,治疗这类病目前多以药物治疗为主,采用的药物多是抗疟药类生物药,但是多数研究表示单一采用这类药物治疗玫瑰痤疮效果并不明显[2]。红光治疗可对玫瑰痤疮照射光线,协助药物吞噬病菌,且可增强免疫、抗炎、抗感染能力,对杀菌灭活效果明显。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探究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本院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筛选数据的方式将45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5:30,其中患者年龄为23岁到45岁,平均年龄(33.15±2.35)岁,患病时间4个月到30个月,平均患病时间(23.21±2.12)个月。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4:31,患者年龄为25岁到48岁,平均年龄 (32.16±1.23)岁;病程3个月到31个月,平均病程(21.01±1.12) 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并且身体良好,无药物过敏、依从性差者,所有患者在半个月内没有服用任何药物,对相关药物不过敏,家属对本次实验也全部知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羟氯喹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羟氯喹的基础上施加红光治疗。

给对照组患者服用羟氯喹(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 治疗,分多次服用,每次0.4 g/d剂量,根据呈现的疗效适当减少用量,当治疗效果较为稳定后, 减至0.2 g/d 维持,若出现疗效下降的情况,再从0.2 g/d增加至0.4 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红光治疗,其中羟氯喹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服用羟氯喹后对患者施加LED光谱治疗仪光照射,给患者佩戴好眼罩,防止伤到眼睛,设置红光波长为620到640nm之间,辐射强度105 mW/cm2,每周照射两次、每隔三天照一次,每次照射时长为25分钟。

1.3观察指标

观察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治疗指数=(治疗前PASI 分-治疗后PASI分)/治疗前 PASI分×100%。治疗后疗效指数为100%的判定为治愈;治疗后皮损程度消失不低于超过75%则为显效,皮损程度低于75%高于30%定为有效;皮损程度低于30%则为无效。

1.4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以在SPSS 13. 0 系统上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差距, 若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治愈人数(18人)、有效人数(10人)均比对照组多,总体数据(95.56%>82.22%)差异明显,P<0. 05,详细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数(%)]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18(40.00)

15(33.33)

10(22.22)

2(4.44)

43(95.56)

对照组

45

14(31.11)

15(33.33)

8(17.78)

8(17.78)

37(82.22)

卡方

-

-

-

-

-

4.050

P

-

-

-

-

-

0.044

3讨论

玫瑰痤疮作为一种面部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发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逐渐出现持续性红斑、脓疱等临床症状,患者的皮肤还会出现干燥紧绷的脱硝屑、刺痛,患者患上此病后,皮肤会出现较多的抗菌肽。抗菌肽的存在会诱发患者皮肤出现炎症,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消灭抗菌肽,从而减缓并消除炎症,还需要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3-4]

多项研究显示羟氯喹对玫瑰痤疮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红光治疗加上羟氯喹治疗疗效更好,红光治疗属于光疗的一种,其波长在600-700nm之间,其光热光化学反应对杀灭细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且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总体数据差异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以看出,对玫瑰痤疮患者采用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的方式,相比于单一服用羟氯喹治疗的方式,其治疗效果更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松华. DPL联合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7):152-155.

[2]王静,荣光辉,祝嘉,等. 强脉冲光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22,31(8):1-4.

[3] 潘廷猛,王鑫,陈雪路,等. 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60例玫瑰痤疮临床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5):300-304.

[4]刘宪国. 羟氯喹联合红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