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现状与优化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现状与优化路径

覃艳

513022198704095923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城乡差距变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实践证明,良好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可以促进振兴农业发展,改善乡村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幸福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现状;优化路径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既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政策红利,也意味着乡村旅游将要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不同尺度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展开,由于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着规划失灵、科学性缺失、实践落差与空间矛盾等问题,导致规划并未发挥应有效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不明,发展水平不高。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为背景,解读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契合点,反思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掣肘,重解规划目标、定位、内容及地位关系,提出乡村旅游规划应在理念、逻辑和路径上进行重构,以乡村旅游规划引领乡村旅游更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现状

1.1乡村旅游规划滞后,乡村旅游产品应用价值低

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风向标,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为乡村旅游指明了方向,对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虽然意识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缺乏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全局规划,比如只重视乡村景点的开发工作,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乡村景观进行修葺,对现有的人文自然景观进行维护,但是却没有从旅游全局发展来出发,形成健全的旅游发展体系,缺少旅游服务的融入,比如购物、餐饮、住宿等,因此缺少了带动性,导致乡村旅游活力不足,缺乏经济效益的带动。第二,缺乏科学的规划以及良好的旅游发展意识,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没有立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特性、土地利用的标准要求以及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三者的和谐,所以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出现了盲目、杂乱、精品效益差等现象。此外很多旅游开发者以利益导向为主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所以没有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规划,最终导致资源浪费,无法产生持续的乡村旅游收益。第三,乡村旅游产品是获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流于形式化,没有健全的产业链条,导致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比如乡村旅游产品脱离乡村特色,城市味十足;乡村旅游同质化倾向严重,主要以休闲度假和观光为主,缺乏特色带动;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动点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形成持续的带动效益,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1.2乡村旅游要素保障措施不健全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的构建虽然主张就地取材,保留乡村本来的风貌和特色,但是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打造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旅游配套建设,以此形成健全的旅游产业链结构,因此乡村旅游需要健全的保障措施,即宣传销售保障、交通保障、土地以及资金等保障。但是很多乡村旅游并没有健全的保障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村旅游发展包含了多项发展要素,这些要素是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但是资金投入涉及面较窄,辐射深度不足,因此很难产生带动效益。比如资金投入仅仅集中在乡村区域景观的投入上,却缺少与之配套的停车场、餐饮机构、农产品销售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因此导致投资缺乏带动性,难以产生较高的旅游经济发展收益。第二,无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乡村土地多以耕地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大宗土地的利用,加之一些土地具有租赁时间县支行,因此导致商户无法在现有的时间年限内形成可持续的经济收益。第三,取法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具有开发价值的精品旅游项目投资高,缺乏政策的的支持,导致难以发挥经济效益价值。

2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2.1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集聚,要不断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项目改造提升和新项目培育力度的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助农惠民的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团体以及其他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农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乡村旅游规划建设,相关政府部门要出台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惠民政策,鼓励附近的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使用权、资金等资源入股,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2.2全面推进智慧乡村规划,助推资源技术融合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是全面推进智慧乡村的规划建设。从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发展新思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已经开发设计出的自然景观、旅游服务和人文环境上,还需要对后期的旅游宣传和产品推广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将现有的乡村资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乡村,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智慧交通、智慧工程、智慧旅居建设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大众已经习惯扫码点餐、网上预订、网约车接送、同城快送等,而这些现代化的基本需求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只要引入互联网,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便可以轻松满足游客吃、穿、住、用、行等多方面的需求。智慧乡村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让大众一改对传统乡村的认知,也能够助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3构建旅游要素保障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鉴于此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旅游要素保障机制,第一,旅游用地保障机制,在对乡村土地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项目来规划旅游用地,一方面和乡村其它要素形成合力,发挥旅游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高效运用,为形成可持续性的旅游效益提供保障支持。第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具有带动效应,折射到乡村经济的多个方面,因此应健全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设备,不仅实现乡村资源的整合,还产生了辐射效能,为实现农民富裕提供有利条件。第三,构建旅游管理人才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培养力度,提高农民的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使乡村旅游管理正规化,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形象。

结语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应发挥带动效应,打造具有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产业链条,以此实现农民增收,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旅游规划落后、保障措施不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不足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被抑制,鉴于此,应设置全域乡村旅游规划,构建旅游要素保障机制,挖掘乡村旅游内涵,以此形成内部牵制机制,实现乡村旅游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李昊,许婉彤.云南省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调查及区划研究[J].现代农业,2021(5):17-20.

[2]张菁菁,文闻.乡村振兴下村落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建设[J].环境工程,2021(9):276.

[3]徐小茜,胡进,袁瑞.乡村振兴背景下云舍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探讨[J].当代旅游,2021(6):34-35.

[4]王鹏程.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20):162.

[5]乔欢.党家村古村落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

[6]李青.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属性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