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情况分析

/ 3

兵团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情况分析

王付娟1 ,巩小妮2  ,李亚婕3  ,崔奇1

1 新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会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   3乌鲁木齐市技术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及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本文根据近年来兵团十二师高企数据,对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十二师高企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新;研发

高新技术产业是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创新及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十二师加大对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导与培育力度,促进了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有序发展。通过调研十二师辖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有效了解了辖区内企业规模、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成长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对策建议,帮助十二师在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提供参考。

1、兵团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1.1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数量分析

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越发凸显[1],因此,兵团十二师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是,截止到2019年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规上企业58家高新企业占规上企业比为13.8%高新技术企业总体中占比较低通过调研发现,近几年来,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不够稳定,高企数量的年绝对增量基本与往年持平,但整体规模小、总量少比重低发展速度慢。

1.2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析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将高新技术分为八大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涉足的领域为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业等4 个领域,其他领域基本不涉及,非高新技术企业在其他领域有一定涉及。

1.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分析

研发投入是企业自主开展研发活动积极性的重要体现,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产出的关键因素。在研发投入方面,2020年十二师全社会研发投入近5亿元,占生产总值(GDP)的2%,全社会研发投入资金总额较上年度增长17.59%;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约4.6亿元,占企业营收比例的1.9%,企业研发投入总资金较上年度增长17.1%。但相较于其他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小。

1.4 高新技术企业收入规模分析

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力量的发展格局。根据2019年国家火炬统计调查8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从对全师的经济贡献角度看,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足,收入规模较小。

从总体来看,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相对稳定,各项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相对较好,特别是政府重视企业发展,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企业发展。但也可以看出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数量较少、产业规模小、所占比重低、发展速度慢,后备企业源较少;在技术领域分布上,涉及的产业领域少,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其他方面,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比较突出。

2、兵团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差

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更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得出,大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较少,相比较同行业的企业,核心技术还需要不断提高,关键技术领域的精竞争力较低,不具有明显的优势。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发展缓慢,成果转化效果不好,盈利水平偏低。大多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缺乏带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规模的能力,无法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效应。

2.2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十二师内分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规模大小不均,各技术领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布不均衡。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4大产业领域,相对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企业发展困难的情况,然而在其他产业及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数量比较少,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2.3科技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研发资金缺乏

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在研发投入方面需要持续的、高额的研发资金投入,一旦资金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再创新和产品的升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分析得知,辖区内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偏低,无法保持每年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没有构建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机制,政府财政资金没有有效发挥好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方面作用较小。目前,十二师科技金融还在逐步的发展,但仍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金融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4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体系弱,服务不完善

政策的推动有助于高新技术发展[2]近年来,十二师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完善政策措施,促使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先后出台了《十二师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十二师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的责任分工方案》和《十二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科技创新政策。但创新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有待加强,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载体建设的建设相对不足,未能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科技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有待不断提高。

3、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高企培育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载体。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十二师重点发展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十二师科技企业孵化机构扩面提质,在产业推进、多元发展、开放共享、管理创新上不断探索,构建全域孵化新生态,努力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要大力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和众创空间建设,给予在税收、土地以及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势项目和技术到十二师进行孵化落地,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支撑。

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每年要定期开展科技类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按照“全覆盖、不遗漏、一对一”的要求,全面摸排企业发展情况,扎实做好企业基础数据和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梳理好企业类别和产业领域类别,分门别类建立企业储备库。在此基础上,重点遴选优质的科技型企业、高成长企业,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路径,不断强化全链条培育,加大辅导力度,实行“一对一”培育辅导措施,不断完善和充实企业成长梯队,增强企业成长能力。

三是搭建企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与疆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要把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抓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产学研合作等研发机构,重点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不断提升企业地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鼓励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增强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围绕核心和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建立龙头企业项目库,出台优惠政策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创新研发,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企。十二师要按照国家、自治区及兵团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改变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的现状。实行更加宽松的金融扶持政策,提高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帮助并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技术,大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使企业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升级,向高端产业链进军。

六是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鼓励科技孵化机构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创业创新大赛、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财务指导、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服务、研发设计、重点展会参与等服务方式,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服务效率,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服务。推动孵化机构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情报、法务、财务、税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合作,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3.2 完善培育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提升跨部门政策协同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支持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创新体制、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创业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开展政策解读、宣传和经验推广活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着力企业支持方式,拓宽支持范围,提升跨部门政策协同能力,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以政策为先导,助力各企业创新研发。

二是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结合十二师的重点发展产业,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产业需求,集中各方面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投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形成,探索出台或试行扶持企业参与和投入重点产业的特殊政策,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3]

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复制推广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十二师营商环境的满意度。继续推行信息化、智慧化办公方式,完善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企业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自治区、兵团等已出台的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税收减免等政策的落实。探索在可控范围内适当拓宽政策的扶持广度和宽度,尝试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也给予税收优惠,在研发、调试阶段也给予税收优惠,并及时兑现,切实帮助和鼓励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3.3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

一是构建全方位科技投融资体系。十二师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不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大胆创新,探索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成功经验。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实现科技创新投入多元化新格局,加快集聚金融要素,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培育壮大科研投资,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社会投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4]

二是鼓励企业多渠道开展直接融资。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开展可交换债、并购债券试点,满足科技创新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并购交易。

三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由政府牵头,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 “小资金撬动大金融”的引导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加快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总量,重点突破首贷、首保艰难的困局。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充分调动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合理引导企业提高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最重要的主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支持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十二师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新技术培养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要结合十二师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育机制和培育体系,通过在政策措施、投融资机制、科技服务、创业孵化等方面下功夫,从重点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想办法,将有效改变目前十二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缓慢、数量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为建立符合十二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认定等科学机制提供参考,也为推动十二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肖凡,任建造,伍敏冬,等 . 21 世纪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和影响机制 [J]. 经济地理,2018,38(2):27-35.

[2]屈文建,唐晶,陈旦芝 .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特征及演进趋势研究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3):61-69.

[3]李侠广.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269.

[4]胡晓艳,彭晖. 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发展研究[J].科技论坛,2020(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