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风险的成品油道路运输路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考虑风险的成品油道路运输路径优化

孙飞

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石油作为掌控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可再生能源,其每一分损耗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石油运输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油品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减少或者完全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耗的情况。从制度、技术、意识、方法等角度出发,结合油品运输性质,运输特点,将具体的运输事务落到实处,可以减少损耗问题的产生,提高油品运输经济效益。

关键词:风险;成品油;道路运输

引言

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产品可直接用于石油产品加工后,其社会需求量和运输量不断增加,导致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频发。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石油化工事故中,约有77%发生在运输阶段,而公路运输作为石油产品运输的主要方式,运输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因此,研究石油产品运输路线的优化问题,选择经济安全的运输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油品储运损耗危害性分析

油品储运损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石油企业角度而言,其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从运输人员及周边人员而言,损耗的气体会影响到人员的身体健康。从环境角度而言,油品消耗进入到环境中会导致引发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如果损耗量过大,会影响到油品的数量与质量,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声誉,导致企业名誉和信誉双重受损。其次,油品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硫化氢、煤油、苯、甲烷、芳香烃等类物质,均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其中很多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如果大范围的扩大、蔓延,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导致相关人员吸入很多有害气体。最后,油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等,挥发进入到大气之中会导致空气质量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酸雨等,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空气污染。因此,降低油品储运消耗具有必要性。

2当前成品油公路运输存在的风险点

2.1油罐车司机运输途中偷盗油料

油罐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用各种方法偷油,主要包括:(1)改装油罐车以偷油。油罐车司机私下调节油箱门关板、手柄、手柄等部位卸油,在不拆卸铅封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油箱门,打开卸油阀偷油。(2)从上部油箱孔盖上偷油。司机将井口盖的销转换成可移动的销,在不拆卸井口盖的铅封的情况下,拔出可移动的销,打开井口盖,并将备用管插入油箱中偷油。(3)拆卸铅密封件以防盗油。有些司机在偷油后会切铅,然后用强力胶粘住切口;一些司机在油被盗后拆卸铅封,象征性地将拆卸的铅封挂在原地,在油库装油或将油运送到目的地卸油时,使用障碍物法主动拆卸铅。

2.2装置原因

油品储运对装置的要求性比较高,其中包括安全装置、运输装置、消防装置、监测装置、控制装置等。由于装置问题导致的损耗被称之为大呼吸损耗,这种损耗属于非自然因素,而是储运设备、装置在收发过程中由于液体流进或者流出导致其内部的压强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其出现油品损耗问题。该过程的损耗主要在油品装载和油品卸货的过程中产生。大呼吸损耗问题的产生受强制的结构所影响,压强变化会通过呼吸阀结构输出气体,气体中混合大量的油品气化物,使得油品的数量、质量均有所降低。

2.3滴油因素的影响

石油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液滴问题是常见的现象,大多发生在储罐的连接部分。导致溢油的主要原因是罐体使用时间过长,罐体连接部位会出现松动和破裂问题,成品油进入罐体后会出现渗漏现象。由于在石油产品的实际运输过程中,这种由石油产品损失引起的现象并不严重,因此与这种现象有关的石油产品的管理者和承运人有些忽视,但就其本质而言,长期以来,石油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断渗透,积累更多,最终损害程度不容忽视。

3成品油公路运输存在风险点的防控措施

3.1油罐呼吸阀安装应用

针对油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大呼吸损耗和小呼吸损耗。针对大呼吸损耗问题可以通过呼吸阀优化的方式降低其损耗,呼吸阀是改变油罐内压强的主要装置,注油或者出油的过程均会影响到罐内的压强,导致其出现损耗。通过呼吸阀的优化设计与安装,可以通过控制压强的方式实现降低损耗的最终目标。根据现有油罐呼吸阀的结构进行分析,其收发作业期间会排出油品中的蒸汽,改变罐内气压,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一种新型的油罐机械呼吸阀可以起到良好地降低消耗的作用,该装置结构与传统呼吸阀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上端固定连接上挡板,在中间位置设计正压调节装置,可以在现场实现对油罐呼吸阀的正负压力监测。除使用新型的有关呼吸阀之外,也可以通过安装呼吸阀挡板的方式对气压压强的排出进行缓冲,通过调节的方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实现降低油品消耗的目的。

3.2构建故障树模型

在使用故障树分析方法时,首先需要确定顶层事件,通常是事故名称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导致事故的影响因素来确定中间事件,分析中间事件中包含的主要因素来确定主要事件,并确定各种事件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使用事件符号,逻辑符号连接所有事件以完成故障树图,最后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故障树分析,为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参考。将道路油品运输事故定为上游事件,根据事故统计,将人员因素、油罐因素、交通因素和环境因素定为中间事件;对于油罐车,载重量为41吨或以上的油罐车被定义为大型车辆,由于载重惯性和制动机动性差,属于高风险车辆;从道路因素来看,石油产品运输中的道路交通事故最常发生在高速公路、大型车辆上,因此高速公路被定义为“高压型道路”,因为道路交通拥堵,严重的非混合动力设备,运输设备不良等。栋是导致事故的高风险因素,因此确定“负荷”“安全对象设备不足”是道路因素的主要事件。

3.3强化储运设备运维管理

因设备问题所导致的油品储运消耗问题,应从管理角度出发,切实保障设备储运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科学性,通过日常运维管理的基本手段,实现减少油品运输消耗的目标。储运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储运管理人员及运输人员应对储油装置的密闭性进行检查,从整体角度出发观察其是否出现破损或者密封效果不好等问题,尤其是对呼吸阀、管道等装置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检查,判断其是否出现故障问题或者损伤。其次,做好日常储运运输工作中的保养,即将投入使用的运输设备需要做好保养工作,包括对设备动力装置、传输装置、调节装置的保养,观察并判断其是否出现相应的问题,如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新型的装置,并对其进行气密性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将其投入到油品的运输之中。最后,设备的运维管理应做好相应的记录,由专门人员负责对油品储运装置的管理,对其储存环境、储存方式等进行控制,根据日常工作内容进行调节,并做好记录工作,切实保障投入运营中的油储装置和运输装置状态良好。例如,在日常监控过程汇总,对管线、阻火器、静电接地、安全阀、压力表、导轨等设备及附件进行检查,切实保障其铅封完毕,各类消防设施是否良好,相关设备是否可以及时投入使用,各种仪表设备的检测结果是否良好等。

3.4严格执行装卸油操作规程

过程属于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不能由油罐车司机代替,在卸货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车辆各个关键部位是否存在与成品油数量有关的异常情况,仔细检查铅和数量,锁定所有漏洞。卸油后,卸油机根据规定亲自密封铅并拧紧尾巴,不给油罐车司机留下偷油的机会。在进入仓库之前,必须对罐体进行检查,以确保罐体完全密封,然后才能进入仓库;装载完成后,汽油罐按照计量器的规定用铅密封。

结束语

考虑到承载能力对油品公路运输后果范围的影响,建立了事故后果模型和风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油品公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从平衡考虑运输风险和运输成本的角度出发,为了将两者的加权值最小化,建立了可以更好地满足石油产品运输路线选择要求的路线优化模型,这对石油产品运输路线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振宏,刘欢,白雪,石威.考虑风险的成品油道路运输路径优化[J],2022

[2]杨孟娇.成品油道路运输事故成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

[3]杨孟娇,闫振英,赵慧英.成品油道路运输风险评估模型[J]2021

[4]车江涛.成品油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浅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8

[5]苑东华.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研究[J].民营科技,2018